三國之袁氏梟雄

第286章 主線

幽燕篇:

袁否為了趙雲,順著胡人和趙雲留下的蹤跡一路追蹤,最終追到了長城豁口。

在長城豁口,袁否一行終於追上趙雲,也親眼見證了趙雲的驍勇,趙雲憑藉單人獨騎,一杆銀槍加一把普通長弓,屠盡小種鮮卑派來寇關的先頭部隊。

然而,小種鮮卑的後續人馬很快到來,趙雲因為不願丟棄族人,陷入到苦戰。

危機時刻,袁否一行十數騎趕到,甘寧、太史慈、馬忠、張郃以及十餘精銳戰騎的加入,終於塞住豁口,將胡人擋在了長城外。

然而,到了晚上,關外火光接地連天而來,鮮卑人的大隊人馬到了。

張郃看清楚鮮卑人的陣勢之後,向袁否說了一種可怕的猜測:因為塞北發生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不遇的白災,導致牧草完全被冰雪覆蓋,牲畜因為飢餓大量死亡,盤踞塞北的鮮卑人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並且因此出現部族仇殺。

出現在豁口外的這個鮮卑部落明顯是戰敗者。

但既便是戰敗者,也仍有超過十萬人口以及兩萬披甲壯丁。

如果任由這十幾萬鮮卑人竄入幽州乃至冀州,將給河北大地帶來空前慘重的災難。

此時,袁否面臨空前艱難的生死抉擇,他可以選擇逃跑,憑藉馬力以及太史慈、甘寧、張郃等猛將的保護,保住小命絕沒有問題,但是,拷問本心,袁否自問做不到這點,他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河北大地沉淪在胡人的鐵蹄之下。

如果袁否真這麼做了,這一輩子都將活在愧疚的陰影中。

在眾將以及趙雲的關注下,袁否做出了最為艱難的抉擇:死守!

袁否糾集了附近幾個村鎮的一百多鄉勇,外加聞訊趕到的五十多長城守軍,然後就是趙雲、甘寧、太史慈、張郃以及十餘精銳戰騎,這些便是袁否的全部兵力,然而,袁否硬是憑藉這一百多甲兵守了豁口三天,給鮮卑人造成了慘重的傷亡。

三天之後,關外鮮卑人開始宰殺戰馬,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鮮卑人蒐集所有能夠燃燒的草料木柴,在關外放了場大火。

滔天大火之中,鮮卑人再次開始集結,這次卻是一反常態的沉默。

困獸猶鬥,是最為可怕的,儘管馬忠已經回去求援,但袁否知道,紀靈大軍至少還需要半個月才有可能趕到長城豁口。

鮮卑人困獸猶鬥,援軍遲遲不至,局面已危如累卵。

生死關頭,袁否又做了個極其瘋狂的決定,一邊命令太史慈在關內也燃起滔天大火,以為疑兵,一邊卻又命令張郃開啟城門,袁否竟試圖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關外早已經餓急了眼,也殺紅了眼的鮮卑人!

冰雪之夜,北風凜冽似刀。

袁否隻身出塞,火光中,他瘦削的身影卻顯得如此之巍峨。

長城之上,無論是甘寧、張郃、太史慈還是暫時身為客將的趙雲,都向袁否的背影投去了欽佩的目光,為了河北不致生靈塗炭,為了幽燕數百萬黎庶,袁否竟置個人生死於不顧,隻身深入敵營,何謂大仁義?這便是大仁義!

袁否被帶到了鮮卑單于步度根面前,步度根因為與侄子騫曼爭位失利,再加上塞北遭遇百年一遇的白災,不得已只能舉族寇關,試圖從關內找尋一條活路,然而,他卻萬萬沒有想到,竟會在小小的豁口遭到如此頑強的抵抗。

步度根架起了大火,揚言要將袁否活烤、分食。

袁否自然不為所動,刀斧加身而絲毫不形於色。

談判展開,袁否給出條件:他可以給鮮卑人一條活路,所有女人、孩子可以進關,並由漢軍提供糧食,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嚴酷的冬天,作為回報,步度根必須率領所有壯丁,追隨袁否討伐公孫瓚,袁否更揚言,援軍旦夕即至。

步度根權衡再三,認為強攻豁口勝算不大,他也是讓趙雲等幾員猛將給殺得怕了,而且既便勉強拿下了豁口,族中的壯丁只怕也是所剩無幾,而關內的漢軍卻隨時可能趕到,屆時他的族人只能是死路一條。

留在塞北是死路一條,強攻也是死路一條。

看起來,似乎只有答應合作才有活命希望。

但步度根仍有些擔心,擔心袁否人微言輕,不足以託付大事。

袁否這才亮明瞭身份,步度根終於放下心,答應袁否的條件。

袁否放鮮卑婦孺進關,這時候,護烏桓校尉、素有塞北之王之稱的閻柔率兩千烏桓騎兵趕到豁口,原以為會有一場惡戰,卻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一副漢胡和睦相處的和諧畫面,閻柔對袁否的才能和膽識深深的拜服。

然而,儘管收服了鮮卑步度根所部,但局面仍不穩定。

如果糧食接濟不上,步度根所部隨時都可能降而復叛。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袁否星夜兼程南下中山郡,找到中山鉅商張世平、蘇雙,以將來遼東郡往中原販糧、販馬的壟斷權為籌碼,向兩大鉅商借糧,張世平、蘇雙是商人,更是極具眼力的風險商人,當年他們就看出劉備具有大志向,便做了一個小小的順水人情,但是這一次卻不是小人情,而是足以傾家蕩產的風險大投資。

袁否留在張世平莊上,與兩人長談了三天三夜。

在與袁否的交談之中,張世平、蘇雙欣喜的發現,袁否並無重農抑商的觀念,相反,袁否甚至更重視工商業發展!發現這一點之後,張世平、蘇雙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對賭,兩人決心傾盡所有襄助袁否,因為將來若袁否君臨天下,華夏大地就將來商人的黃金時代!

糧食危機解除之後,鮮卑人的人心終於穩定下來,閻柔也透過這說服鮮卑人以及擺平中山鉅商這兩件事,看出袁否是個真正能夠成就大事者,於是傾盡全力的襄助袁否,在閻柔的幫助之下,再加上糧食的誘惑,聚居代郡、上谷一帶的烏桓、匈奴迅速集結起來,袁否迅速組建起了一支總兵力超過五萬的步騎大軍!

憑藉這五萬步騎大軍,袁否輕鬆擊潰了東出增援公孫瓚的黑山賊,然後出關,繞道遼西夾擊易京。

因為袁否的穿越而來,歷史的軌跡發生了改變。

不等公孫瓚經營好易京的防線,袁紹、袁否叔侄的大軍便已兵臨城下,這是公元一九八年年初的事情,比歷史上提前了將近一年。

由於袁否趕走了劉備,徐州之戰的軌跡也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袁紹擊滅公孫瓚的同時,曹操也擊敗了呂布,並且,由於沒有劉備的落井下石,曹操接受了呂布的投降,呂布的部曲盡歸曹操。

幾乎是在同時,孫策也討滅了山越諸部,平定了南方。

平定了公孫瓚,袁紹答應袁否的兩件事,只兌現了一件。

袁紹親自主婚,讓袁否同時迎娶了小喬和甄宓,兩人為平妻。

但是另一件事,即封袁否為幽州刺史這一件事,卻遲遲沒有兌現。

因為袁紹第一次對袁否生出了猜忌之心,袁否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的前提下,僅憑一己之力就糾集了五萬胡騎,更在審配為難之下,獨力解決了糧食危機,這樣的能力,讓袁紹第一次感覺到,這個侄子,若任由他成長下去,真能危脅到他的地位。

袁紹陷入了巨大的為難之中,袁否有功,不封賞就不足以服眾,可若是真的按戰前承諾封袁否為幽州刺史,袁紹又擔心會尾大不掉。

趁著這個機會,袁尚一系不斷的進讒言,遊說袁紹殺掉袁否以絕後患。

從袁紹的遲遲不肯封賞,袁否意識到了巨大的危機,並向徐庶求教,徐庶建議袁否裝紈絝,袁否採納了徐庶的建議。

有一次,銅鞮侯宴請袁否。

袁否在銅鞮侯府上看到了堪稱人間絕色的郭女王,於是袁否見色起意,在酒席之上當眾調戲了郭女王,還跟素來極其寵愛郭女王的銅鞮侯打了一架,打掉了銅鞮侯兩顆門牙,這還不算,第二天,袁否還帶著甘寧、太史慈等一干打手,打上銅鞮侯府搶走了郭女王,這件事在鄴城鬧得滿城風雨,影響極壞。

但袁紹卻反而因為這件事情,減弱了對袁否的猜忌之心。

袁紹覺得,一個能為女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公子哥,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霸者,他的這個寶貝侄子,也就只是個軍事天才而已。

袁否又趁機重金賄賂袁紹的心腹謀士許攸,由許攸出面,提議將袁否外放遼東,若袁否能取代公孫度,則袁紹憑白得遼東大郡,非但沒損失,反而能擴大在遼東的影響力,袁否若是失敗了,於袁紹也沒什麼損失。

袁紹心動,召見袁否,問對。

袁否再一次表明心跡,他就是袁紹手裡的一把刀,讓砍誰就砍誰,絕沒有二話。

袁紹大喜,終於將袁否的三千舊部還給袁否,還把張郃從鮮卑人中挑選的兩千精銳組建的大戟士也一併給了袁否,並正式任袁否為遼東太守。

遼東篇:

袁否人還沒有跨過海峽,遼東就已經風起雲湧。

因為中原連遭戰亂,青州、徐州甚至兗州不少世家都遠避遼東,所以客居遼東的世家大族不在少數,這人一多,紛爭就在所難免,公孫度卻採取了嚴刑峻法的高壓政策,對避居遼東的世家大族毫無體恤。

鄭玄被袁否構勒的教化萬民的宏圖所說服,也成了袁否的忠實走狗。

鄭玄早年曾經在遼東講學,在遼東士子中間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於是鄭玄派了國淵、崔琰等幾個弟子返回遼東,暗中竄連,於是就有了遼東郡的風起雲湧。

在一次例行徵糧中,公孫氏與遼東世家之間的衝突終於爆發了。

遼東大族田氏終於不堪承受公孫氏的盤剝,憤而舉兵抗稅,殺了太守府的徵糧小吏。

公孫度聞訊後大怒,派長子公孫康率領五百甲兵前往征討,卻被田豫率領的田氏壯丁殺得大敗,訊息傳開之後,即墨氏、牽氏等遼東大族都紛紛響應,遼東郡頓時間山河變色,公孫氏被打得只能困守襄平。

袁否隔著海峽冷眼旁觀,並沒有急著渡海。

因為這時候渡過海峽,遼東的世家大族並不會念他的好,將來平定遼東之後,這些世家大族也不會對他太過恭順。

果然,短短兩月之後,遼東局面便急轉直下。

公孫度以次子公孫恭與高句驪聯姻,向高句驪借兵平叛。

高句驪的山上王高延優早就有意吞併遼東郡,悍然出兵。

在高句驪與公孫氏的內外夾擊之下,缺乏統一指揮的世家聯軍兵敗如山倒,迅速就丟失了大半個遼東,退守半島一隅。

這個時候,遼東的世家大族才想直來向袁否求援。

於是,袁否便“順應民心”率領大軍渡過了海峽。

襄平一戰,袁否輕鬆擊敗了公孫氏與高句驪聯軍,趙雲陣斬公孫度、公孫恭父子,遼東由是平定。

平定遼東之後,袁否迅速推出一系列的軍政舉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