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心想,要是高傑沒死,許定國那老小子敢騙自己,他不介意直接砍了他的腦袋。
~~~
衛輝府城下,朱小菘的中軍停在五里開外,他騎在馬上打量著衛輝府。
這座衛輝城是座悠久的歷史名城,衛輝出名的太多太多了。
衛輝是牧野大戰發生地、姜太公故里。
衛輝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黃河北部、太行東麓、衛水之濱,交通四通八達。
朱小菘在進入衛輝府前,就和一眾文臣武將商議了作戰計劃。
在絕對優勢兵力面前,作戰計劃就多了很多選擇。
他們一致認為攻打衛輝當速戰速決。
怎麼速戰速決,當然是怎麼有用怎麼來,用大炮直接轟開城牆,然後十幾萬人衝進衛輝城砍了許定國那老小子,主打就是一個簡單粗暴。
自從火炮的出現,城牆的作用就減弱了許多。
明朝的火炮已經非常先進了,最厲害的就是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其原型是歐洲在1600年前後製造的艦用長炮,後來明朝引進該火炮,並很快就仿製成功。
明朝的紅夷大炮射程有的能高達十幾裡。
這次朱小菘所率領的軍隊中,二千斤重的紅夷大炮就有十幾門,一千五百斤重的有二十幾門。
這些火炮都是高傑北伐時帶著的,可惜高傑都沒得及把這些火炮派上用場就死了。
河南大多地方地勢平坦,紅夷大炮裝在車上,用戰馬拖行,只是比大部隊落後小半天,就已經全部拉到了衛輝城下。
下午時分,40多門紅夷大炮排在衛輝城下,發出聲聲怒吼,一顆顆帶著熾熱高溫的炮彈從炮膛射出,朝著衛輝城狂砸而去。
衛輝城牆雖然堅固,但在四十門的紅夷大炮一頓狂轟亂砸之下,己經搖搖欲墜了。
眼看天就要黑下來,明軍停止了炮擊。
這個時代的戰爭,是很少存在大規模晚上作戰的,所以天黑了就得收工。
為什麼不能晚上打仗,是因絕大多數士兵到了晚上,眼睛會什麼都看不見。
這些士兵身上有一個病症,這個病症叫做雀矇眼,用現代話來解釋的話就是夜盲症。
這種夜盲症的發生原因是因為,古人對維生素a攝入不足導致的。
維生素a大多存在於哺乳動物或魚類的肝臟內。而在戰爭之時,後勤補給沒那麼豪華奢侈,有乾糧就不錯了,哪裡來的肉食。
所以古代士兵晚上管理制度相當嚴,晚上到了一定時間之內,連營帳都不能出,要不然會被直接砍頭。
為什麼晚上要這麼嚴的管理制度,那是因為怕發生營嘯,古代有非常多因營嘯引發兵變的記載。
作為古代一個合格的將領,除了研究除白天作戰以外,當然也會研究夜間作戰。
夜間作戰,由於其時間的特殊性,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防守時,則可以趁人不備,脫出圍困,轉被動為主動。
而且夜間作戰,多是以少量士兵攻擊幾倍於我軍數量的敵兵,可以做到以小博大以弱勝強。
所以夜間奇襲手段在軍事領域有極強的生命力,無論在何時代夜間作戰的防守以及進攻,都是作為將領的必修課。
古代有許多以少量兵力,甚至是一兩百人發動夜襲,並取得巨大戰果的事例。
如經典的李愬雪夜入蔡州。
三國時的就更多了。
合肥之戰:甘寧率領百人百騎襲擊曹營。
定軍山之戰:張頜率軍夜襲張飛。
以及呂布戰敗投靠劉備,呂布夜襲徐州。
夷陵之戰中陸遜的火燒連營等等。
你想象一下,士兵們白天打仗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心理壓力又大,大晚上的兩眼什麼都看不見,突然出現敵人殺到了你面前,這還不大敗。
傍晚時分,朱小菘拿著筆,把一些軍事要點記錄下來,做筆記是他一直都有的良好習慣。
這時閻應元突然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