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76章 重建三大營

對皇帝朱由崧的這種做法,朝廷大臣也無可奈何。

朱由崧其實也有點鬱悶,他在考慮自己該如何才能有效的掌控這些軍隊。

現在軍營這些部隊軍餉錢糧都是內庫發放,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控這些軍隊,但是這遠遠不夠。

自己是皇帝,總不可能親自去訓練這些軍隊,再說他也不懂這個時代的軍隊訓練。

把後世的那套訓練方法照搬過來就是扯蛋,這個時代作戰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打仗時軍陣組合很重要,這一點朱由崧是根本不懂的。

朱由崧敲了敲腦門子,他想讓鄭森的神機營搞一支純火器部隊出來,但軍器局生產裝備速度也太慢了,火銃一個月產量一千都不到。

而且朱由崧這個現代人,看到那種火繩槍,說實話有些著急,都有一種想把火繩槍扔了的衝動。

那玩意操作步驟實在是太麻煩了,精準度不高,射速很低,一分鐘都打不了兩發,這還是訓練時的射擊速度,如果在戰時,士兵心理慌亂,怕是要會更慢。

這種火繩槍用來守城還好一點,用來野戰實在是不咋滴。

而且火繩槍沒法裝刺刀,這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前裝子彈和陣型配合問題。

因為使用火繩槍士兵要間隔開一定距離,不能靠得太近,要不然容易把隊友點燃了。

這種鬆散的軍陣就是在槍上裝刺刀,也發揮不出太多威力,因為被騎兵一衝就沒了。

朱由崧知道這個時期畢懋康就發明了燧發槍,他已經派人去尋找了,但是找回來要經過試驗,還有批次製造,加上訓練所花費的時間肯定不短。

不能裝備一支純火器部隊,朱由崧就不去幹涉他們的訓練了,鄭森的練兵方式是參照戚繼光的。

鄭森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在訓練時能做到六親不認和賞罰分明。

現在的軍營裝備和糧餉,都是朱由崧派出的皇宮太監去分發,短時間內還好,要是長期這樣是不行的。

為了更好的掌控部隊,朱由崧決定在軍隊中設一批督撫軍官。

以後就讓這些督撫軍官負責軍隊的紀律和後勤。

這並不是朱由崧不信任閻應元和鄭森,這是制度問題。

現在京營剛剛從他手中開始組建,任用督撫軍官這種制度,並不會讓軍中將領有多大的牴觸心理。

要是將來定了型,再派督撫軍官,那才會真正的讓軍中將領產生牴觸心理,會認為皇帝不信任他們這些將領了。

明朝的督撫制度其實已經相對很完善了,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皇帝臨時派出京卿巡行天下,糾察風紀,安撫軍民,或處理地方重大事件。

明朝成化年間,巡撫之制逐漸固定,由臨時的差遣措施轉為為帶憲銜之常設地方封疆大吏,明朝的巡撫制度也正式形成。

明代的巡撫、總督、巡按等官職,其實就是督撫的一種制度產生的。

但是朱由崧覺得明朝軍隊督撫還不夠完善,不夠細化。

他打算把軍隊中的督撫官細分化,設從七品至從三品,這些全是副職,不統兵,只管紀律和後勤,但是能直達天聽,直接受皇帝管轄,主將沒權處置。

每一個百戶設一名最低等的從七品督撫官,千戶設一名從六品督撫軍官,以此類推。

這些督撫軍官朱由崧決定從新徵召,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