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凌駉在山東得以開闢了一塊敵後根據地,利用游擊戰術,不時騷擾一下大順軍,慢慢的鞏固著山東地方的明軍實力。
後來凌駉聽說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為弘光帝,馬上派人上疏與南明朝廷建立了聯絡。
當時的弘光朝廷也覺得凌駉是個人才,給他升職加薪,升任凌駉為浙江道監察御使,並命他巡按山東。
這時清軍入駐北京,凌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上奏南明朝弘光帝,請求朝廷派出一支軍隊配合自己守住山東戰略要地。
凌駉提出明為“權通北好,合兵討賊”表面文章,實則拖延時間“名為西伐,實作東防。”
凌駉的策略就是要迷惑滿清,暗中積蓄力量保衛明朝在山東的力量,可惜他的這個建議雖有可取之處,卻沒有得到弘光朝廷支援。
這時南明朝廷內部朝臣表示,沒看到我們現在忙得很。
派兵山東?
沒空。
南明朝臣在忙什麼?忙於內部鬥爭,一直沒有派一個兵來固守山東戰略要地。
最後等到崇禎十七年九月,清兵南下攻略山東的時候,凌駉堅持不住,不得不放棄山東這個根據地,準備前往南京。
滿清得知凌駉是個人才,找人拿著兵部給事中的官印文書去招降凌駉。
但人家凌駉對滿清的賞識一點也沒興趣,他把滿清的官印懸掛在陳橋驛的房間裡,自己悄悄的去了南京。
凌駉逃回南京後,有幸第一次拜見了弘光帝,被朝廷派去巡按河南,駐守歸德府。
接下來如果按照歷史走向,凌駉在歸德府就會馬上碰上南下的多鐸。
多鐸為了顯示大清廣納人才的誠意,會派人勸降凌駉。
但是凌駉一點也不給多鐸面子,直接把勸降的人斬了(駉斬之以徇。)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你個讀書人還這麼不講道理,所以多鐸很憤怒,下令全軍包圍歸德城,不能讓一個人逃跑。
多鐸表示:老子一定要抓住你,讓你跪在老子面前唱征服。
但是多鐸太小看人家凌駉了,人家凌駉非但沒想著逃跑,他還準備化被動為主動,決定次日率兵出西門劫營清軍。
凌駉按照原定計劃,自己親率一支敢死隊悄悄從西門出發,準備給清軍來個出其不意。
然而凌駉沒有料到的是,在他命人開啟西門出城的同時,東門卻被總兵王之剛命人開啟了,把清軍迎入城內。
這下好了,凌駉前腳剛出歸德城,家卻被人偷了。最後凌駉被俘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凌駉自崇禎十五年進京趕考成為進士至英勇就義犧牲,三年多的時間一直奔波在各地,沒有再和家人見過面,他臨死前連自己出生的孩子都不曾見上一面。
“臣河南巡按凌駉參見皇帝陛下,萬福聖安。”
這時有個聲音打斷了低頭沉思的朱由崧。
朱由崧抬起頭,面露微笑,“凌卿來了,快快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