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我在民國當魔頭

第295章 “三光政策”

進駐租界後,日軍第一時間“接收”了包括滬海電力公司、滬海煤氣公司、英美菸廠等在內的所有大型“敵性”企業,以及滙豐、麥加利、花旗等15家英美銀行。

此後日軍又對重要工業原料及其製品,以及大米、小麥、麵粉、煤炭等實行軍事統制。

對華商工業企業,日軍則分別以“軍管理”、“委任經營”、“中日合辦”、“租借”等方式加以霸佔。

這一行徑讓無數英美商行和公司感到震驚和忿怒,資料顯示,被日本強行接管的洋行、商會以及工廠等數量接近百家。

可以說日軍進佔租界,使得英美等國過去近一個世紀在滬海所累積起來的財富和權勢,全盤被日軍以各種名義凍結或“劫收”。

日軍先後還關閉英國、美國、荷蘭、比利時、瓜地馬拉、希臘總領事館及墨西哥公使館,並軟禁上述各國使領館外交官,禁止使用無線電裝置。

英美勢力操縱壟斷的工部局、海關稅務司和警察局相繼落入日本人之手,成為“清一色的日本人的獨佔機關”。

滬海的標誌性建築則被更名,如滙豐銀行大樓被改為“興亞大樓”,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改為“善鄰大樓”,字林西報大樓改為“大同大樓”,有利銀行大樓改為“共榮大樓”等等。

此更名包含兩重意思:一是去歐美化,抹除英美影響力、二是呼應所謂“東亞新秩序”。

這意味著開埠以來歐美列強在滬海建立的權力結構和利益格局,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由英美主導的“集團非正式帝國”秩序已被瓦解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炮製並由日本獨霸的所謂“東亞新秩序”。

除此之外,日本在掌握租界統治權後,立即查封所有反日報社、通訊社和電臺,接管所有書店和出版社,並沒收了書店內的所有反日書籍,並強化針對英美等“敵性國”的輿論攻勢。

宣傳攻勢尚在其次,進入租界後,日軍快速在滬海外僑中大肆搜捕間諜之嫌疑者及對日本軍隊有特別危害之嫌疑者,大批新聞、金融、工商界著名人士因此被抓,這些人大多被關進日憲兵隊的大橋監獄和江灣監獄,或被關押到海防路前美軍陸戰隊營地。

公共租界被佔,固然讓日軍獲得了大批的資源和金錢,但未嘗沒有好處,其好處一是日軍和美英兩國的關係更加不可調和,其好處二是除了華國人民,還有不少外國僑民會記住日軍的殘忍和暴行,其好處三是日軍佔據租界,可以瓦解美英對滬海的影響力。

這意味從今以後,國內在解決租界問題時,不需要再和英美扯皮,只需要對付小鬼子即可,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後來英美兩國看到租界收不回來後,“大方”的把租界交還給了國民政府。

雖然這只是一個形式,但面對日本總好過面對英美,英美一個是未來的世界霸主、一個是現在名義上的世界霸主,可比日本人難度付多了。

看完日軍攻佔公共租界的相關情報後,王尚文有一個大膽的念頭,那便是對租界來一個燒光、搶光、殺光,學日軍給租界來一個“三光政策”。

以前公共租界屬於英美時,王尚文並沒有對租界的各大公司動手,雖然英美兩國沒一個好東西,他們和日本人一樣是來華國搶奪資源的,但英美兩國稍好一點的是兩國並沒有像日本人一樣直接侵略華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