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我在民國當魔頭

第286章 太平洋戰爭前瞻

(資料介紹為主,可不用看)

但外國人現在在日本人面前就是色厲內荏,別看他們嘴上說著多麼多麼看不起小日本,他們國家多麼多麼利害,但實際上在滬海這個地方,他們還真是怕小日本怕的要死。

只要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日本這個民族有多麼瘋狂,一個小小的島國,就妄圖侵吞一個四萬萬人口的大國,他們毫不意外日本有一天會進攻租界。

其實目前就已經有預兆了,隨著日本人對租界的滲透越來越深,他們已經不滿意英美國三國佔著滬海最賺錢的租界,要是能把滬海租界給佔領了,那他們就能獲得一大筆軍費。

其實太平洋戰爭也是有預兆的,這麼大的行動軍統都能得到訊息,王尚文就不信美國一點訊息都不知道。

王尚文傾向於美國知道日本要在太平洋對他們動手的訊息,但他們假意裝作不知道,因為他們需要一場戰爭。

縱觀美國的幾次經濟危機中的解決辦法,他們都傾向於發動戰爭把國內矛盾轉移出去。

但主動參戰和被動參戰不一樣,所以美國需要一個被動參戰的機會,而這個機會還有什麼比日本人先動手更好不過呢?

目前英美法三國儘量避免在遠東與日本發生衝突,妄圖“以犧牲華國利益為代價,換取日本的讓步,實現雙方有條件的妥協,從而保全西方國家在華的基本利益,也就是常說的“綏靖政策”。

其實這種政策對於英美法三國和日本都有好處,最起碼日本在侵華的時候不用擔心三國對他們動手,可以一心一意的進行侵華戰爭。

太平洋戰爭之所以會發生,源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北進”政策的失敗。

1936年8月7日,廣田弘毅內閣提出的日本國策基準決定了日本不僅要在外交和國防兩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同時還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擴張發展,即把“南進”和“北進”兩方面作為國策方針。

為了實現國策基準,日本先侵略華國,實施中間突破,卻陷於華國戰場無力自拔。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日本急需從“南進”和“北進”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日本在1938年和1939年先後對蘇聯用兵,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北進”戰略受到衝擊。

這一形勢直到1940年夏天迎來改變,德國閃擊西歐成功,荷法相繼敗降,英國也危在旦夕。

1940年4月15日,日本外務大臣有田八郎發表宣告,宣稱日本與東南亞諸國及南洋地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日本政府對這一地區的任何變化“不能置之不理”,從有田八郎的發言可以看出,日本人有意“南進”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貪婪,隨著德國閃擊西歐成功,歐美各國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歐洲戰場,無暇東顧,讓東南亞上空呈現“真空”狀態,這給了日本可乘之機。

日本打算趁此時機迅速建設東亞新秩序,而美英等國推行的綏靖政策更是助長了日本的野心。

為了實現“南進”的戰略,日本與1941年剛開始,便大量擴充海軍戰備,目前華國的沿海基本都被日本人佔據,他們擴充海軍海戰很明顯不是為了針對華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