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周維嶽並不知道。
或者說也都在周維嶽的預料之中。
找蕭忠來“背鍋”,可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從董彥杲的視線中淡化下去麼?
這會兒的周維嶽又來到了那家糕點鋪,就著“珍珠翡翠白玉湯”啃起了“白銀如意”。
這東西就跟熱乾麵似的,初吃只覺得怎麼吃怎麼彆扭,可習慣了這味道之後。
嘿,還真上頭!
也難怪老朱對這玩意兒念念不忘了。
“明兒你領著兄弟們回丘縣。”周維嶽嚥了一口饅頭,含糊不清的說著。
“那老爺您呢?”
“老爺不得運稅糧去?真當老爺兩張嘴皮子一開一合,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你回去後替老爺暫代幾天縣太爺,反正丘縣的事兒也就那麼些,你平常也都習慣了,若是遇到拿不準的事兒,就等老爺回來再定奪!”
李卓面有不安:“老爺,這麼長時間……卑職行麼?”
這丘縣運稅糧到應天,便是走水路漕運,也得需要一個半月,一來一回便是三個月時間。
若是路上再耽誤個什麼,便是來年開春也不一定能回來。
“有啥行不行的,倆眼一閉一睜,這一天不就過去了!”
……
幾方勢力在暗中較勁,但暫時還沒波及到周維嶽。
倆眼一閉一睜,這三天也就過去了。
山東運往應天的稅糧俱已交接完畢,兩百萬石糧食便交到了周維嶽手中。
核對戶帖與黃冊,驗收入庫、質量檢查、登記入冊,並開具庫鈔……一系列的流程下來,周維嶽只覺得這事兒簡直不是人乾的。
“周大人事無鉅細,盡皆親力親為,如此盡忠盡責,實乃我輩楷模啊!”
那位經歷司的王都事也在旁負責盤點稅糧,等到一切交接完畢,忍不住笑著調侃周維嶽。
他可記得這位年少的周大人,愣是連賬簿的十五文字錢都得登記在冊的。
“慚愧!慚愧,本官第一次做這種押運稅糧的事兒,可不敢大意了!”周維嶽笑著拱手回應。
那位蕭布政使大人可算是沒有徹底做甩手掌櫃,這王都事便是他聽聞周維嶽不擅統籌,專門派來幫忙的。
不得不說,有這麼個常年在經歷司做事的熟手過來,周維嶽的確省心了不少。
至於蕭忠口中的不善統籌……
那當然是因為這賬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方塊字了!
洪武七年頒佈的《大明律》中,明確要求官方文書必須使用大寫數字,違者甚至會被治罪。
你給它換成阿拉伯數字試試?
別說簡單的加減法了,就是開根號周維嶽都會哩!
當然,周維嶽也能理解《大明律》這麼規定的原因,畢竟大寫數字能有效防止篡改和舞弊。
只是滿頁的紙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方塊字,周維嶽看得也的確頭疼。
“這不正說明周大人年少有為麼!”
兩人相互客套吹捧了一番,場面也算其樂融融。
……
左參政董府。
“你是說……周維嶽打算把稅糧運到應天,然後一把火燒了?”董彥杲眉頭鎖起:“這訊息可靠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