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奪嫡:從廢柴皇子到永恆天帝

第17章 禁足解除風波惡,暗流再起湧京華

夜探龍涎井,對於夏宸而言,無疑是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

他不僅成功吸收了神秘的“龍涎靈液”,在體內種下了“龍氣道種”,踏上了修煉之路,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界和心境,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不再僅僅將自己視為一個在宮廷鬥爭中艱難求生的“廢柴皇子”,而是開始以一個“修煉者”的身份,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以及自己未來的道路。

他知道,那本手抄冊子上記載的“運朝”之說,恐怕並非空穴來風。而他體內這縷精純的“龍氣”,或許就是開啟“運朝”力量的鑰匙之一。

當然,這一切都還只是猜測,需要他一步步去驗證和探索。

回到清涼殿後,夏宸並沒有立刻顯露出自己身體的巨大變化。他依舊每日“病懨懨”地待在殿內,只是“精神”比以前好了些,看書的時間也“稍稍”長了些。

福安則謹遵夏宸的囑咐,對殿下身體的變化守口如瓶,只是在照顧夏宸起居時,眼中時常會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和敬畏。

而那份從龍涎井密室中帶出來的、臨摹的地圖,則被夏宸“不經意”地夾在了一本普通的經史典籍之中,彷彿只是隨手塗鴉的產物。他相信,如果小翠背後的人還在關注著清涼殿,他們遲早會發現這份“意外”的驚喜。

他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已經“探查”過龍涎井,但……似乎並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東西。這種模糊的反饋,或許能讓對方放鬆警惕,或者……引誘他們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時間在平靜中悄然流逝。

半個月後,淑妃一案終於塵埃落定。

在三司會審提交了“如山鐵證”之後,皇帝夏允雖然沒有明旨斥責四皇子夏昭,但其儲位之路,已然徹底斷絕。朝堂之上,曾經依附於四皇子的勢力,也遭到了嚴厲的清洗和打壓。

而太子夏啟,則在這場風波中,不僅安然無恙,反而因為“受人構陷”、“深明大義”,贏得了皇帝更多的信任和倚重。東宮的地位,愈發穩固。

隨著淑妃案的了結,籠罩在京城上空的緊張氣氛,也漸漸消散。皇帝下令解除了對各位皇子的禁足令,宮廷內外,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秩序。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這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淑妃之死,以及四皇子的失勢,打破了九龍奪嫡原有的平衡。空出來的權力真空,以及被壓抑的野心,如同潛伏在深海中的暗流,隨時可能再次洶湧而出,掀起新的驚濤駭浪。

禁足令解除的第三天,夏宸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前往文淵閣“苦讀”。

他依舊是那副“病弱好學”的模樣,只是這一次,文淵閣的官員和小吏們,在看向他時,眼神中除了以往的“同情”和“輕視”,似乎又多了一絲難以察覺的“探究”和“敬畏”。

畢竟,在淑妃案這場驚心動魄的漩渦中,這位九皇子雖然看似無關緊要,卻也“毫髮無損”地全身而退,甚至還在皇帝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這本身,就足以讓一些有心人重新評估他的分量。

李若愚見到夏宸,態度比以往更加溫和,甚至主動詢問他“病情”恢復如何,並勉勵他繼續用功讀書。

夏宸自然是“感激涕零”,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對父皇和太子殿下的“忠心”以及對聖賢之道的“嚮往”。

他知道,自己的表演,已經初見成效。至少在這些文官眼中,他已經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廢柴,變成了一個“值得同情”且“或許有點潛力”的邊緣人物。

而在“苦讀”之餘,夏宸也開始更加主動地利用文淵閣這個平臺,去接觸和篩選那些可能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和人脈。

他不再僅僅侷限於翻閱那些無人問津的故紙堆,而是開始有選擇地向一些低階官員請教一些“高深”的問題,比如……關於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關於祭祀禮儀的變遷,甚至……關於一些“野史”中記載的“祥瑞”與“災異”。

這些問題,看似與他“蒙學”的水平不符,但配合他那副“天真好問”、“不恥下問”的姿態,倒也勉強說得過去。

而那些被請教的官員,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則樂於顯擺自己的學問,或多或少都會透露出一些有用的資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