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道路被山火封鎖,在密林中強行開闢新路,自然走得很慢。
換個方向沒有火情,就簡單多了。
幾個礦丁帶路,轉出了密林,找到了上山的樵道,腳步一下快了很多。
眾人捂著口鼻往上爬,將近一個時辰之後,總算擺脫了熱浪。嗆鼻的濃煙,亦隨之減淡了很多。
陳子履讓大傢伙歇口氣,爬上一塊突出的大石,細看下面的情形。
只見十幾處分別燃起的山火,蔓延成了一片。
巨大的火海寬達十餘里,將下山的道路,堵了個嚴嚴實實。
熊熊火勢掀起的熱浪,炙烤出一個扭曲的夜空,極其可怖。
這樣的大火,絕非人力所能抗衡。
可想而知,若當時不顧一切往下闖,十有八九被燻死在途中。
再遠一些,原本昏暗的貴縣城頭,已是燈火通明。
“咚咚咚”的聲音隱隱可聞,那是官府敲響了大鐘,曉諭全城,城北出現了天災。
看到這幅景象,陳子履咬牙切齒,心中充滿了憤怒。
這次放火燒山,安排十分縝密,絕非突然起意。
可見,就是奔著一鍋端而來。
三十多人裡,除了鄉民、兵丁、礦工,還有朝廷命官,甚至還有錦衣衛。
幹出這樣的事,和造反差不太多了。
陳子履實在想不出,到底誰會這樣幹,能這樣幹,敢這樣幹。
謝三也默默無言。
貴縣這個嶺南邊陲小城,暗流之洶湧,遠比想象中兇險得多。
這回搞不好,要陰溝裡翻船,折在這鬼地方。
兩人看了一陣,陳子履忽然開口:
“謝三哥,咱們也算同生共死了,若能僥倖逃過這一劫,你總該信我了吧……”
-----------------
這次的意外,實乃貴縣數十年以來,為禍最巨的大災。
山火甚至蔓延到山下,引燃了好幾個村莊。
村民們眼睜睜看著房屋被吞沒,然後拖家帶口,前往城裡避難。
遠一些的鄉民,則不休不眠,日夜監視大火蔓延的方向。
火勢那麼大,撲滅是不可能的了。
只能等老天下雨,或者燒光所有樹木,才能自然停歇。
隨著半座平天山變成白地,一些小道訊息不斷傳出。
不少人謠傳,是因為知縣帶人進山煉礦,不小心引燃了大火;
也有人說,進山的三十餘人,已經死在裡頭了;
甚至有人斷言,是陳子履妄言天象,惹怒了神明,老天才降下如此大禍。
說得信誓旦旦,就好像自己真能通神似的。
眾說紛紜間,有一條傳得最兇,逐漸被大部分百姓認同:
陳知縣在臨刑之前,偽稱山裡有富銀礦脈,透過錦衣衛,向崇禎皇帝獻寶。
實則,根本沒那回事。
本地鄉民採了幾百年,山裡有什麼東西,還能不知道嗎?
都是一些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的貧礦罷了。
有時忙活幾個月,煉出的丁點銀子,還不夠開銷。大部分時候,煉銀子不如直接賣鉛賺得多。
所以,陳知縣肯定拿不出富礦。為了逃避欺君之罪,指使同行捕快,放了這把火。
為的就是燒塌礦洞,來個死無對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