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上午,張玉清也挎著個蓋藍印花布的小竹籃,坐上了去施鎮的早班客船。
竹籃不算重,裡面裝著家裡攢下的二十個新鮮雞蛋。
她今天有空打算去看看快生了的三女兒王菊珍。
過了施鎮,又走了20多分鐘,張玉清來到一條河邊。
河上一條鋼索聯通兩岸,一艘5、6米長的船正在河面順著鋼索滑行過來。
船頭站著一箇中年男子,正拉扯著鋼索。
上船後張玉清掏給船老大2毛錢。
雖然過河距離短,只有十幾米,但不坐這船的話,得多繞接近2個小時的路。
一處精緻的小院裡,王菊珍挺著肚子躺在竹椅上。
見到母親帶來的東西,又是歡喜又是埋怨:“媽,這麼遠的路,你帶這些幹啥子嘛?建華他媽照顧得好得很。”
“家裡的一點心意,不值幾個錢。你婆婆照顧得好,媽看著就放心了。對了,親家母他們喃?”
“他們兩個去街上買菜去了。”
張玉清拉著女兒的手,上上下下細細打量。
又伸手輕輕摸了摸女兒那渾圓的肚子,臉上是掩不住的慈愛和期待:“快了,心裡頭怕不怕?”
“有一點。”王菊珍實話實說,但臉上卻洋溢笑容,“不過建華說了,他都跟廠裡請好假了,等我這邊一有動靜,他立馬就趕回來。”
母女倆坐在小院裡曬著太陽聊天,聊到尹祥平年後也要生了,聊到小妹談物件了,最後又聊到王建安的大棚。
“二哥好久弄的大棚?前兩個月寫信不是說修的養豬場的嘛。”
“養豬場也修了的,一共養了20多頭豬。”
說著張玉清露出迷茫的表情:“大棚才修好,也不曉得賺得到錢不。你不曉得,你二哥貸了1萬塊錢,哎……”
王菊珍安慰母親道:“媽,你也不要擔心。二哥敢這麼弄,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從小他都是學校最聰明的。”
眼看日頭快到頭頂,張玉清起身要趕回鄉的船。
王菊珍本想留母親吃午飯,但錯過客船就得走路回去,想了想還是算了。
送母親到院子門口,王菊珍忽然想起什麼,拉住母親。
“媽,你等等,有個好東西。”
她轉身走進旁邊的柴房,不一會兒,懷裡抱著個毛茸茸,灰黃相間的小狗走了出來。
這隻看起來剛滿月不久的小土狗,兩隻小耳朵軟軟地耷拉著,一雙溼漉漉的黑眼睛怯生生地看著陌生的張玉清,嘴裡發出“嗚嗚”聲。
“隔壁鄰居家大黃狗下的崽,一窩下了五個,正愁送不出去。
王菊珍把小狗往母親跟前遞了遞。
“媽,你給二哥帶回去吧。他不是還要住到豬圈那邊去嘛,有狗在旁邊叫喚兩聲,夜裡也安心些。”
“要的,建安兒也說要養條狗守大棚,喊我有時間幫忙找看看有沒有小狗,今天還真是趕巧了。”
張玉清接過小狗放在來時的雞蛋籃子裡,又把印花布墊在狗下面,便向女兒道別。
小傢伙倒也乖巧,大概是被布包裹著有安全感,一路都不吵不鬧。
王建安帶著一身塵土和懷裡的“寶貝”,剛踏進自家院門,就聽見一陣稚嫩的“汪汪”聲。
一隻灰黃色絨毛的小土狗正圍著尹祥平的腳邊打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