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從養豬開始

第37章 嫁接

9月5日清晨,黃瓜播種後的第5天。

王建安揭開小拱棚的薄膜一角,仔細觀察著育苗盆裡的景象。

南瓜苗已經長出兩片子葉,大部分更是長出了一小丟真葉。

又拉開種植黃瓜的小拱棚,子葉剛舒展開,根莖比南瓜略小一圈。

這狀態,正適合嫁接,比預想快了1、2天。

王建安立刻跑回家:“爸,媽,今天可以開始嫁接了。”

“要得,吃完飯就去。”王太平喝著稀飯回應道。

“你也快來坐著吃早飯了。”張玉清起身到廚房給兒子盛飯。

飯後王建安又叫上大哥大嫂,一家人來到大棚。

大家按照之前的練習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想著南瓜的珍貴,大家進行速度都很慢,

期間王建平插壞了幾株南瓜,導致他不得不再降低速度。

經過一個上午,嫁接完成了接近一半。

吃完飯後眾人沒有休息,又投入到了嫁接工程中。

終於在天黑前完成了所有嫁接。

“總算搞完了。”王建平起身捶了捶後腰。

“這活兒比打穀子還費神。”張玉清也感嘆。

王建安抹了把汗,臉上露出笑容:“今天辛苦大家了,這才是第一步,接下來幾天也很關鍵。”

嫁接後的管理,王建安早就在心裡模擬了無數遍,還寫了本大棚管理手冊:

一、大棚建造方法

……

1、浸種

……

6、遮光。前7天可早晚各見光一小時,7天后多吸收陽光。隨時保持棚內溼度能凝結水珠。

7、保溼。隨時保持棚內溼度能凝結水珠。

8、保溫。白天25°~30°,夜間15°~20°。

9、通風。第4天開始,逐步增加通風時間。

10、除芽。南瓜根的葉腋和介面下方可能冒出新芽,需要及時去除,否則會搶黃瓜養分。

……

王建安把每一項管理措施都詳細給幾人講解了一遍。

自己不可能一直待在大棚裡,這些他們幾人也得慢慢學起來。

王太平聽得極其認真,把關鍵數字和要求都默默記在心裡。

張玉清則有些咋舌:“我的老天爺,照顧奶娃兒都沒這麼精細。”

嫁接後的頭三天,王建安和父親輪流守著大棚。

白天,王太平嚴格按照兒子的講解,盯著溫度計和溼度計。

溫度稍一超過26度,他就趕緊掀開小拱棚兩頭透氣。

看到薄膜內壁凝結的水珠變薄了,立刻在棚內掛上溼布補水。

同時還仔細看著每一株南瓜,冒出綠芽,馬上掐掉。

晚上,王建安每隔兩三個小時就爬起來。

提著煤油燈鑽進大棚,感受小拱棚內的溫度。

往往夜間驟然降溫才是造成黃瓜發育不起來的最大因素。

白天有什麼情況都能及時發現,晚上出現問題等第二天再發現就晚了。

好在收稻穀最忙的那幾天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曬穀子和脫殼了。

王建平3人也還忙的過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