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王建安在本子上寫著。
“保守點,黃瓜畝產按5000斤算……”
“番茄只有1個月能賣上價,差不多3000斤……”
“去掉所有成本和分成……”
“擴建大棚需要材料……”
“需要貸款……”
天光大亮,王建安頂著兩個黑眼圈把本子往王太平面前一推。
“爸,您看看。”
王太平眯著眼,看到最後的數字,手哆嗦了一下:“要貸20000塊?!”
“嗯,我要把那片油菜地全承包下來,另外豬場那邊換瓦的錢,合作社出一半,我私人出一半。”
“你出一半?”王太平手裡的煙差點掉地上,“那得多少錢?建安兒,這不是小數,你掙的是不少,可是……”
“爸,你聽我說,我這麼做有幾個原因。
第一,石棉瓦危害非常大,必須得儘快更換,他們可能捨不得花錢,如果我幫他們承擔一半,他們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第二,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拉攏人心,我們要想把大棚搞起來,必須得把本小隊所有人都團結起來,單靠我們一家人,搞不到多大的規模。
第三,可以趁機把我們自己的大棚規模擴大,後面我會帶大家一起搞大棚,但這9畝大棚,我要一直承包著,他們也不好意思說再要回去。”
王太平思考著兒子的話,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自家賺了這麼多錢,就怕別人得紅眼病,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但如果把整個小隊搞成利益共同體,被別人算計時,也有人共同出頭。
想著想著,王太平突然想到了合作社,看來兒子早就在這麼做了。
張澤安蹲在院壩裡,聽王建安詳細說著他的租地計劃。
“建安兒,你這……”張澤安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才好,“8畝多地,一年光租金就10000多。換瓦就我們自己出錢換就是了,不需要你出錢。”
“澤安舅舅,大家修豬圈的錢都還沒賺回來,再讓他們出錢,他們也沒錢。
而且搞大棚能賺到錢,全靠大家幫忙,這也是我應該做的。”
看著王建安的決心,張澤安感激的說道:“好,我替大家感謝你了,我這就去喊人開會。”
不多時社員們都來到了王建安家的院壩。
王太平搬出幾條長板凳,張玉清和馮彬蓉提著大鐵壺挨個倒熱水。
張澤安站到街沿上:“都靜一靜,今天喊大家來,就一件事,建安要租地。
就大河灣挨著他大棚那一片地,總共八畝七分。
你們都在那裡有地的,他今天想和你們商量一下。”
說完張澤安示意王建安開始。
王建安走到張澤安旁邊:“各位長輩,租地幹啥子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就不拐彎抹角的。
租金每畝每年1200百塊,合同兩年一簽,租金一年一付。”
“一千二?!”
“我種油菜,累死累活一年,一畝刨去成本也沒得兩百塊。”
“一千二……兩年就是兩千四。”
大部分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心裡飛快地盤算著自家在那片地裡有幾分幾厘。
但也有心眼活的,比如在那裡有塊好地的張德才:“建安兒,1200是不低,可你那大棚賺得更多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