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兩人來到山上,停在了一個塑膠蓋住的坑前。
王建平揭開塑膠:“牛糞?”
“挑回去,倒在我豬圈旁邊。”王建安對著大哥嘿嘿一笑。
兩人來回挑了幾趟,在豬圈旁的空地上堆起了一座不小的“糞山”。
王建安用鋤頭把大塊的牛糞敲碎、攤開,讓它們在陽光下暴曬。
這是之前王建安在張澤安家要的牛糞,這一個多月一直放在這兒腐熟。
估摸著差不多了,挑回去再曬一曬,殺殺菌,就能用了。
另一邊,王太平也拖著幾根粗壯的老竹回來了。
他坐在院壩的樹蔭下,拿出篾刀,開始破竹。
鋒利的篾刀沿著竹節劈開,發出清脆的“噼啪”聲。
青黃的竹片被削去竹青和竹黃,留下中間韌性最好的竹篾層。
王太平將竹篾破成均勻的細條,然後開始編織。
他先編出一個長方形的大底框,然後在底框上,用更細更密的篾條,縱橫交錯,編出一個個邊長約3公分的小方格。
王建安兩人回來時父親已經編好一個。
“建安兒,看看,是不是這樣?”王太平把做好的育苗盤遞給兒子。
王建安接過來,看了看。
他的本意是用大塊的竹片來隔開就行,沒想到父親是用細篾條編的。
用手順著竹篾摸了摸,表面光滑,不會刮傷嫩苗的根。
“爸,就是這個樣,比我所想象中還要好。就照這樣做25個。”
“要得。”王太平見兒子滿意,也笑了,繼續埋頭破篾編織。
接下來的兩天,王建安和王建平兄弟倆的主要任務就是伺候那堆牛糞。
他們每天早晚兩次,用鋤頭將曬得半乾的牛糞翻一遍,讓陽光和空氣充分接觸。
第三天下午,王建安抓起一把牛糞在手裡捻了捻,感覺乾燥,鬆散,沒有溼黏感,聞著也只有淡淡的土腥味。
“行了。”他對大哥說,“可以配營養土了。”
兩人把曬好的牛糞堆重新攏到一起。
囑咐王建平在這裡挖泥土來和牛糞混合。
王建安跑回灶房掏了一大筐燒透的草木灰,還提了一桶水過來。
“草木灰拌進去,能補充鉀肥,還能調節酸鹼性,讓土更松。”
王建安一邊解釋,一邊把草木灰均勻地撒在牛糞堆上,“再稍微灑點水,讓這些東西潮點,捏起來能成團,一碰就散最好。”
王建平跟著弟弟的示範,用鋤頭將牛糞,泥土和草木灰充分混合,攪拌。
“好了。”王建安看著眼前這一大堆深棕色的營養土,滿意地點點頭。
配置完後兩人用塑膠將營養土蓋起來,等過幾天就需要用到它們了。
回到家,整個院子裡堆滿了王太平好的育苗盤,他正坐在旁邊叼著煙休息著。
“爸,辛苦您了。”
王太平擺擺手,繼續抽著煙。
晚飯後,王建安再次取出裝著種子的牛皮紙包,明天可以開始育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