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半蹲在大棚靠邊的壟溝裡,手指在一根根黃瓜上滑過。
這塊地溫度稍低,藤蔓不如中間區域粗壯,但結出的瓜卻一點也不比中間區域的差,他要找的就是這種瓜。
“爸,你看這根,”他招呼旁邊王太平,“兩頭勻稱,沒傷沒疤,皮也夠硬實,籽肯定長得好。”
王太平湊近了,捏了捏瓜身,又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嗯,是根好種瓜。”
隨後在藤蔓上綁好紅毛線。
父子倆沿著壟溝,在藤蔓葉片間仔細篩選,最終挑出了幾十根符合要求的種瓜。
現在種的黃瓜都還是純種瓜,不存在雜交退化的問題,只需要挑選長得最好的瓜留種就行了。
走出大棚,王建安打了個冷顫。
不遠處的山脊上,集體養豬場已經修建完畢,豬圈旁邊新挖的幾個大沼氣池蓋著水泥板。
豬場入口處新立了個木牌子,用紅油漆刷著幾個大字,“禮復村六組養豬合作社”。
“總算弄好了。”張春城從豬場那邊走過來,袖口還沾著點灰漿,“澤安舅舅喊大家夥兒驗收,建安兒,你去不去看看?”
“走嘛。”王建安點了點頭。
豬場門口已經聚了不少人。
張澤安拿著個本子,正陪著霍書記與社員們挨個豬圈檢查。
每個豬圈都開了通風的高窗,頂上還留著裝沼氣燈的位置。
灶房寬敞,15口大鍋空蕩蕩的架著,旁邊還有幾個大水缸。
糧倉裡還空著,散發著新木料和石灰的味道。
“不錯,硬是比自家屋頭修的豬圈還巴適。”霍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那是,花了那麼多錢,請了師傅的嘛。”張澤安得意的回答道,“就等過年之後豬仔進欄了。”
“就怕有些人眼紅病又犯了哦。”人群裡不知誰小聲嘀咕了一句,聲音不大,但足夠讓旁邊幾個人聽見。
大家的目光下意識地往旁邊掃了一眼。
劉桂芬和她男人張德福也在人群裡,臉色有點訕訕的。
劉桂芬撇撇嘴,沒接話,眼睛卻忍不住往新豬圈瞟。
張澤安咳了一聲,提高嗓門:“好了好了,都看完了沒?沒得問題的話,就算驗收合格。
合作社的豬圈,大家都有份維護。下個月就按各家登記的數目進豬仔,莫要再搞些扯皮撩筋的事。”
他目光掃過劉桂芬兩口子,又看向眾人,“今天豬場落成,簡單吃點,各家都出了點米,合作社出的肉,中午就在建安兒家院壩頭擺幾桌,當是慶賀,也當是提前團個年。”
人群頓時熱鬧起來。
豬就是劉桂芬家的,合作社出錢,兩天前已經殺好了。
張玉清帶著幾個手腳麻利的婦女,早就在王建安家灶房和院壩裡忙開了。
大鍋裡的蘿蔔燉骨頭湯翻滾著白氣,案板上咚咚咚地剁著肉餡準備炸酥肉。
黃瓜也被張玉清“忍痛”拿出十幾根,切成塊,撒上鹽和熟油辣子,拌了幾大盤。
“建安兒,你這黃瓜硬是可以哦。”張春城吃得滿嘴油,夾起一塊涼拌黃瓜,“明年我也跟你學,弄個大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