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從養豬開始

第97章 吊蔓

十五天晃眼就過,王建安蹲下身子扒開葉子檢視著,主藤蔓已經有小拇指那麼粗了。

藤上那些原先蜷著的小毛毛卷(黃瓜鬚子)也全舒展開了,像一隻只小手在空中抓握著。

中午吃飯時王建安說道:“爸,媽,大哥,大嫂,棚裡頭的藤藤開始牽鬚鬚了,該吊蔓了。”

飯桌上,王太平、張玉清、王建平、馮彬蓉都抬起頭看著他。

“吊蔓?”王建平嘴裡嚼著菜,含糊地嘟囔道,“啥子吊蔓?不都是插竹竿,讓它們自個兒往上爬嘛?”

他有點不以為然,覺得插竹竿是天經地義的法子。

王建安放下碗,抹了把嘴:“今年不一樣,你看我種得沒去年那麼密,棚子底下還撒了小白菜、菠菜那些小菜秧秧,得給它們騰地方見光。

再插竹竿,上面擋得嚴嚴實實的,底下的小菜還長啥子?”

“那這吊蔓,是咋個搞法?”王太平放下筷子,眉頭微皺。

他種了一輩子地,從爺爺輩傳下來就是插竹竿、搭架子,這“吊蔓”又是一個新的名詞。

不過這一年多王建安那兒蹦出來的新詞不少,且還都有大作用,所以他一點都沒有輕視王建安的話。

王建安比劃著解釋:“簡單講,就是不插竹竿給它爬了。

我們在棚頂那些粗竹架子上拴上繩子,繩子另一頭呢就係在黃瓜藤靠近根根兒的地方。

這樣,黃瓜藤就順著這根繩子自己往上爬、往上纏。”

他頓了頓,看大家聽得認真,接著說好處:“這麼搞,一是省了砍竹子、削竹竿的時間和材料。

二來,藤子是吊起來長的,風能吹進去,光也能透下去,底下種的菜秧秧就能多曬點太陽,長得快。

三嘛,這樣長出來的黃瓜,長得稱展(順溜),賣相好。”

道理是明擺著的,可新東西總讓人心裡懸吊吊的。

王建平還是有點不放心:“繩子吊?穩不穩當哦?颳大風咋辦?繩子勒緊了藤子還長不長?再說,真有這麼多好處,去年子你咋不弔?”

王建安解釋道:“去年種的密的嘛,不好吊。

而且我怕吊起來太重,把頂上的竹架子吊斷了?

今年種得稀,藤子少,架子也多搭了幾根,不怕吊斷了。”

王太平聽了王建安的話,點點頭:“嗯,聽著是這麼個道理。就聽建安的,試試看。”

“好,那就這麼定了。”王建安拍板,“爸,大哥,吃完飯咱先去棚裡,把頂上的竹架子再仔細檢查一遍,看牢不牢靠。這是頂要緊的,架子不穩,一切都白搭。”

吃完飯王建安安排道,“爸,大哥,吃完飯把梯子帶上,我們去把頂上的竹架子再檢查一遍,看牢不牢靠。

鬆了的要更換,要不然吊斷了浪費黃瓜。”

吃完飯爺仨就鑽進了悶熱的大棚。

王太平和王建平扶著長竹梯子,王建安爬上去仔細檢查頭頂縱橫交錯的粗竹竿搭成的架子。

他伸出手挨個去搖晃那些竹竿,竹竿繃得緊緊的,只有些微的彈性。

他又推了推那些固定竹竿的榫卯接合處,也結實得很。

很快所有的大棚都檢查完畢。

“嗯,沒得問題,紮實得很!”從最後一個棚的梯子上下來,王建安抹了把臉上的汗,語氣輕鬆了不少。

第二天全家人都聚到了黃瓜棚裡。

王建安選了一株長勢最旺的做示範。

那藤子已經快到他小腿高了,風吹進來,頂端的鬚子像卷緊的小彈簧,不停地扭動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