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頭豬,毛重總共2243斤,按約定,每頭扣掉2斤,淨重2223斤。”趙老四聲音洪亮地報出總數,同時在本子上記錄著。
“1斤1塊5,一共就是……”他一邊說著,一邊熟練地在計算器上噼裡啪啦地按起來,
“3330多塊,就算3330了。”不等計算器報出最終數字,王建安已經爽快地介面。
話音剛落,計算器螢幕清晰地顯示出“3334.5”。
看著結果,趙老四驚異道:“嚯,算的快哦,老弟爽快,就按你說的辦,3330塊。”
說完他麻利地從綁在腰上的錢包裡掏出一沓厚厚的鈔票,手指在舌尖沾了點唾沫,一張一張地數了起來。
“來,建安老弟,3330塊,你點點。”趙老四將數好的錢遞過來。
王建安接過錢也認真地清點了一遍,確認無誤後,轉手就遞給了站在一旁的王太平。
王太平接過錢,習慣性地將每張鈔票都對著光捻一捻,摸一摸,彷彿要透過指尖確認它們的份量。
王建安對現在的貨幣真假判斷沒什麼概念,畢竟已經幾十年了,這段時間也沒遇到過假錢。
雖然王建安基於對趙老四的信任覺得沒必要,但畢竟是做生意,先說斷後不亂。
這場交易就在貨車旁邊進行,趙老四顯然有他的用意。
看著圍觀的鄉親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趙老四趁機吆喝道:“還有沒有要賣豬的鄉親?白豬1塊5一斤,黑豬1塊3,過了我這村兒,可沒這店價咯!”
人群裡頓時嗡嗡議論開了:
“黑豬才1塊3啊?早曉得我也養白豬了……”
“唉,我家的才8、90斤,現在賣虧得慌……”
最終,只有已經打定主意要跟著王建安養雜交豬的張春城、張春華兩兄弟響應了。
他們合計著把各自圈裡的4頭黑豬都賣了,騰出圈來,下半年就能多養幾頭更賺錢的白豬。
趙老四喜出望外,連聲說“好!好!”,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今天在其他村跑了個空,沒想到在李家溝來了個大豐收。
不過貨車已經裝滿了王建安的10頭大白豬,只能約定明天再來拉春城兄弟的豬。
送走了滿載而歸的趙老四和王安國,看熱鬧的鄉親們也漸漸散去。
大剛兄弟和春城兄弟也都各自回家稍作休息,下午豬舍的屋頂工程還得繼續。
等院子裡只剩下自家人,王建安招呼著大哥王建平和大嫂馮彬蓉回到自家堂屋。
一家人圍著桌子坐下,氣氛既興奮又帶著點鄭重。
王建安拿出那個記錄著養豬點點滴滴的本子,翻到成本核算那頁。
“爸、媽、大哥、大嫂,咱們現在來算算這批豬賺了多少錢。”王建安開始一項項報賬:
“豬仔:40塊一頭,政府補貼後實付32塊,10頭就是320塊。
玉米:糧站買的5000斤,平均2毛一斤,花了1000塊。從春城那兒賒的1000斤,上個月交農業稅的時候我問了,玉米賣到2毛3了,給他按這個價格算,是230塊。玉米總共花了1230塊。”
唸到這裡,母親張玉清忍不住插話:“建安兒,憑啥子給他算2毛3?當初賒的時候可沒這麼貴!”
王建安解釋道:“媽,當初跟春城哥說好的,就按賣豬時糧站的零售價結算,咱不能虧了幫過咱的人。”
他頓了頓,又笑著補了一句寬慰的話,“再說了,我小時候在他家吃的飯,算起來都不止這點錢。”
張玉清聽了,想起舊事,臉上微微一紅,也就不再吱聲了。
王建安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