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林松立刻截斷道:“葉晚,最近行業已經傳出風聲,其他電池企業正在緊鑼密鼓研發類似技術。“他凝視著她的眼睛,字字千鈞,“只要你留下,專利申請人我把你排在我前面,報成果時你就是主要研發人員。”
這句話說出,葉晚動心了。
按原合作協議,她不過是提供輔助的參與者,如今卻有機會成為核心成果的締造者,這份榮譽對志在學術深造的她而言,很有吸引力。
“這...這合適嗎?“她咬著下唇,指尖無意識摩挲著實驗記錄本邊緣。
“你在關鍵實驗中的貢獻無人能及!“林松上前半步,防護面罩幾乎要碰到她的,”採集資料、最佳化引數、驗證模型...這些都是旁人無法替代的工作。”
他的真誠感染了葉晚,她終於輕輕點頭:“如果孫老師堅持呢?“
“你就說甲方要求月底前必須提交完整實驗報告。“林松不假思索地給出對策,“這是合理的工作需求,他沒有理由反駁。“
葉晚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微微點了點頭,目光又移回了儀表盤。重新投入實驗時的專注模樣,讓林松心中泛起異樣的悸動。
望著她在儀器間穿梭的身影,林松意識到一個重要事實:
作為汽車製造專業出身的他,在電池技術領域終究存在知識盲區。真遇到刨根問底的,就說不明白了。科技不是文學藝術能一蹴而就,一旦說不清,就會被全面質疑。而葉晚紮實的材料學功底,恰好能填補這些空缺。自己提出方向和解決辦法,葉晚來驗證,這個棘手問題就能完美解決。
換成外人來做驗證工作,搞不好哪天反水;
只有愛人,才會榮辱與共。
“能和葉晚在一起,再好不過了。”林松心中默唸著。
“林松,你在發什麼呆?“葉晚突然轉身,杏眼彎成月牙。
林松慌亂移開視線,擺弄著手中的燒杯,“沒,沒什麼……”
此時,秋日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灑在實驗臺上,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暈。
……
2007年9月29日,
時間過得很快,半個月的光陰在無數次的資料記錄與實驗除錯中悄然逝去。
今天,《低溫異質碳源+分段包覆法》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工藝的所有實驗成果資料全部匯總完成。那些密密麻麻的曲線圖、精準的引數值被存到林松的電腦裡,十一過後,便可以正式向國家產權局遞交專利申請,這項凝聚林松和葉晚心血的技術成果將會被法律保護。
回到更衣室,林松利落地脫下泛著消毒水氣味的白色實驗服,簡單沖洗後,換上簡約的休閒裝。
他顧不上整理略顯凌亂帶著水珠的頭髮,快步來到女更衣室門口靜靜等候。
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兩個人每天在實驗室朝夕相處。有一項需要24小時監控的資料,兩人在實驗室待了一天一晚。
在無數次實驗間隙的閒聊、困惑時的互相鼓勵中,兩顆年輕的心不知不覺越靠越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