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場周圍盤桓的眾人,看到主持宗門小比的諸位外門長老到來,紛紛不再言語,安靜等待。
只見十餘位外門長老脫離高臺,一拍腰間,手中光華閃起,一座座擂臺模樣的小巧法器,從巴掌大小慢慢變大,最後變成十餘座方圓數十米的巨大擂臺落到廣場中心,圍成一個圓形模樣。
隨著擂臺落地,發出陣陣巨響,將廣場上的法陣激起道道漣漪。
看到此狀,高臺上為首的掌門開口說道:“諸位弟子刻苦修行,奮勇爭先,按宗門規矩,今天將舉辦每年一度的宗門小比,考校眾弟子修行成果,優異者宗門將給予獎勵,失敗者還要繼續刻苦修行,更進一步,廢話不多說,下面宗門小比正式開始。”
說罷便起身回到身後的座位處,不過此時這位掌門並未坐在主座,只是坐在了下手的一個位置,將中間的主座空餘出來。
早已知曉規則的眾人,三三兩兩來到屬於自己分組的擂臺附近,等待對戰。
寧濤幾人見狀也是起身向十年組擂臺附近走去。
來到擂臺近前,只見每座擂臺前都有一位外門長老駕駛法器站在跟前。
看到弟子們做好準備,之後便依次宣佈哪位弟子在具體的哪座擂臺等待對戰。
在一眾外門長老宣佈名單之時,一翩翩仙子模樣的素衣美婦,腳踩一隻青鸞,迎著朝霞,緩緩飛來,最後徑直落在高臺之上,款步向主手位置坐去。
一眾外門長老見到美婦,起身紛紛行禮。
只見這位穿著青衫羅袍的年輕仙子含笑微微致意,落座之後轉首向落座一旁的掌門開口問道一些事情。
寧濤等人見狀,還沒有來及多想,旁邊便嘰嘰喳喳的傳來小聲討論之聲,幾人趕忙側耳探聽。
從眾人口中得知,原來剛才腳踩青鸞的貌美修士,乃是如今藥脈的一位金丹期修士,名為青鸞仙子。
青鸞仙子乃是藥王宗為數不多的高階金丹女修之一,是很多宗門弟子追捧的物件,溫柔似水,貌美如花,不知道多少弟子夜晚為之難眠.......
像每年的宗門小比,都會有一位金丹境的長老參與小比,算是外門邀請的嘉賓,一是展示外門諸位長老對宗門的貢獻,二是體現小比的公平公正,置於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這也正是這些有機會參加宗門小比的修士另一個最看中的事情,假使因為表現優異,被觀看對戰的金丹長老看中,收為弟子,一步登天,道途坦蕩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在之前就有很多這樣的先例,不過也不是每次這些金丹長老都會有心收徒,等到十年一度的宗門大比,那才是宗門中難得的盛景。
到那時甚至還會有元嬰大長老來觀看大比,很多金丹長老都會參加,每次宗門大比都會有十餘人被金丹長老收入門牆,到了那時,才真是宗門內難得一見的盛會......
卻說這邊,寧濤等人在知曉自己所在擂臺之後,發現三人都在不同擂臺,其中楊松在甲號擂臺,盼月乙號擂臺,寧濤則在丙號擂臺。
甲乙丙三個擂臺是十年組弟子的比賽場地,每個擂臺決出前十名,算是過了初賽,之後這三十名弟子再分別對戰,決出最後的前十名。
這三十名對戰一輪直接淘汰一半,然後刨去輪空的弟子,再對一輪,取出前七,剩下失敗的弟子連同輪空弟子自行挑戰。
簡單說就是看上誰挑戰誰,失敗淘汰,直到剩下三名弟子當做小組前十名參加最後的小比。後面的擂臺依次是二十年、三十年小組的擂臺,其中二十年的弟子比賽擂臺最多,足足有六個,三十年的略少,有五個擂臺。
話說另一邊從麻桿高瘦修士手中飛走的紙鶴,很快便重新飛了回來。
高瘦道人將紙鶴中從相熟的師兄弟處,打探到的訊息告知旁邊的胖道人,胖道人眉頭微皺,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見了。
待所有小比前的準備安排妥當。
這些負責擂臺的外門長老,手捏法決將擂臺激發,只見一個個透明光罩從擂臺周邊升起,之後這些外門長老便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對戰名冊開始唱號,安排弟子上臺比試。
寧濤幾人看著上臺的兩名師兄,相互見禮完畢,紛紛激發身上防禦手段,然後便是你來我往的纏鬥起來,你一個飛劍,我一道法咒。
看了幾場比賽的寧濤,感覺這些人的水平,還沒有自己等人切磋之時表現的厲害,只不過鬥法經驗確實相對來說比較豐富。
很快便輪到了楊松上場,等待比賽的寧濤並沒有去看楊松的比賽,只是安靜的站在臺下等待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