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
比起信任,更多的是不斷地證明自己。
雖然他一直認為這是職業球員的準則,但不知為何,他嘆了口氣。
“哈。”
羨慕。
事實上,他早就知道弟弟的處境和自己不同。
比賽結束後。
盧卡斯·布里克想要走近丹尼·布里克,卻停下了腳步。
因為有一個男人比他先一步和丹尼·布里克說話。
那個人就是李山。
李山稱讚了表現出色的丹尼·布里克,並熱情地擁抱了他,丹尼·布里克像個渴望得到表揚的孩子一樣,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樣子。
看到丹尼·布里克真心實意的笑容,盧卡斯·布里克終於明白了弟弟選擇轉會的原因。
‘……愚蠢的人反而是我。’
他感到一陣苦澀。
仔細想想,他也是因為喜歡足球才開始踢球的。
但是,隨著人們對盧卡斯·布里克的期望越來越高,他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盧卡斯·布里克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是為了自己的樂趣,而是為了作為“職業球員”而拼命掙扎了呢?
他一直為自己能夠達到如此高的位置而感到自豪,但現在他才看到了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
那個笑容。
他也想因為喜歡足球而露出笑容。
‘雷丁是個了不起的球隊。
有李山這樣優秀的教練和出色的球員,勒沃庫森的失敗一點都不奇怪。
也許他們不僅能透過小組賽,還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他接受了失敗。
然後,他給弟弟發了一條簡訊。
【你是對的。】
看來,想要做好哥哥,以後就要換一種活法了。
不再被職業球員的頭銜束縛,而是作為真正熱愛足球的盧卡斯·布里克。
他現在就要改變。
在歐冠聯賽之後,雷丁的連勝勢頭仍在繼續。
李山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輪換,管理球員的體力,那些擔心雷丁的聲音也消失了。
-太瘋狂了。
-到底連勝多少場了?
-那些說雷丁能保住中游位置就算成功的傢伙都去哪兒了?照這樣下去,說不定哪天就能擊敗曼徹斯特雙雄,拿到英超冠軍了。早就知道李山是言行一致的典範,如果他真的能帶領雷丁奪冠,以後他說什麼我都信。
-哇,雷丁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看來足球真的是教練的遊戲啊。
不信任和懷疑的階段已經過去。
人們承認李山已經躋身名帥行列,現在討論的是他的極限在哪裡。
雷丁在連勝的過程中,甚至擊敗了阿森納和利物浦。
戰勝阿森納的過程比想象中輕鬆,但利物浦的抵抗非常頑強。
史蒂文·傑拉德率領的利物浦,以堅固的組織性和爆發性的攻擊力為特點,雷丁在聯賽中第一次丟了2球。
一開始人們以為雷丁終於要輸球了,但雷丁的進攻戰術最終還是打進了3球,成功逆轉。
本場比賽的全場最佳球員是卡洛斯·加西亞。
正如李山所想,天才們在與強隊的比賽中創造了不同。
“李山的雷丁在聯賽中不斷成長。
聯賽初期,他們顯然不是利物浦的對手,但經歷了各種逆境後,他們已經變成了一支完全不同的球隊。
說實話,我很害怕。
害怕李山的能力,以及由此而生的雷丁球員的天賦。
如果曼徹斯特雙雄也被雷丁擊敗,那麼英超聯賽可能會在10年後,再次出現一支非BIG6球隊奪冠的景象。”
這是史蒂文·傑拉德的發言。
情況確實發生了變化。
雷丁剩下的關卡,就是被稱為冠軍有力爭奪者的曼徹斯特雙雄。
即使輸給他們,聯賽也才剛剛過半,但這場比賽的結果,將對冠軍歸屬產生巨大的影響。
英超聯賽就是如此激烈。
只要輸掉3場比賽,冠軍就岌岌可危,因此在爭奪冠軍的球隊之間的比賽中失利,是非常致命的。
-到底誰會贏呢?
-不過,看看雷丁的表現,總覺得他們不會輕易崩潰。
-對手可是曼徹斯特雙雄啊。
BIG6也有等級之分,他們擁有完全不同層次的實力。
-真希望比賽快點開始。
人們的期待感越來越高。
如果是在賽季初,肯定會有人斷言雷丁會輸,但現在,人們也開始支援雷丁。
曼徹斯特雙雄佔據優勢是事實。
但是,如果斷然斷定雷丁會輸,那麼雷丁迄今為止的表現,也足夠令人震驚了。
特別是擊敗利物浦,再次證明了雷丁的潛力不容小覷。
決戰。
隨著賽季前半程接近尾聲,李山的感覺與良好的氛圍不同,變得異常敏銳。
‘現在才是決勝的關鍵時刻。’
人們具有極端性。
他們會毫無根據地貶低對手,但一旦承認了對方,為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又會過度地吹捧對方。
雷丁的情況就是這樣。
人們將雷丁與曼徹斯特雙雄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但李山知道,他們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曼徹斯特雙雄。
他們很強。
每年都投入數億英鎊的轉會資金,擁有優秀的青訓系統,他們的教練都是世界級的名帥。
這樣的球隊怎麼可能弱?無論雷丁的氣勢有多麼強勁,面對傳統的強隊,他們仍然處於弱勢地位。
也許正因為如此,隨著賽季前半程接近尾聲,他感到口乾舌燥。
強烈的口渴讓他喉嚨發乾,所有的神經都變得異常敏感。
三年。
從李山決定成為教練的那一刻起,他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了幾場重要的比賽。
其中之一。
三天後,李山將站在決定冠軍歸屬的十字路口。
‘必須贏。
如果在這場比賽中失敗,就無法保證下半程的走向。’
聯賽第16輪。
雷丁將前往曼徹斯特城的主場,伊蒂哈德球場。
在那裡,還有被稱為英超聯賽的宿敵,何塞普·瓜迪奧拉教練。
球員和教練。
這段孽緣,現在將以教練對教練的形式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