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一開始,雷丁隊就進行了換人調整。
【雷丁換下加雷斯·麥克利爾,換上中場球員喬伊·範德貝克。
雖然要看比賽才能確定,但看起來是想改打352陣型了,這樣一來,中場爭奪將會非常激烈!】
【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事實上,雷丁隊之前中場一直處於劣勢,無法控球。如果兩個邊後衛像邊前衛一樣活動,加上三個中場球員強力逼搶,利物浦也難以輕鬆控球。
雅普·斯塔姆選擇了對攻!】
解說員們略顯意外地說道。
他們原本預計雷丁會在比分持平的情況下收縮防守,或者將李山換到右後衛的位置。
雖然李山也可以勝任防守型中場,但在利物浦兩翼齊飛的戰術面前,這並非高效的選擇。
嗶——
帶著未解開的疑問,雷丁隊率先發動進攻。
利物浦立即展開了強烈的逼搶。
他們的高位壓迫戰術旨在透過前場持續不斷的施壓迫使對手犯錯。
上半場雷丁隊在利物浦的進攻面前顯得非常吃力,但下半場的情況有所不同。
後撤的卡勒姆·哈里奧特在中場充當了串聯進攻的樞紐。
砰,砰!
因此,雷丁隊的傳球比預想中流暢得多。
卡勒姆·哈里奧特在雷丁隊中以傳球和技術能力出眾而聞名,因此他一直擔任保羅·本傑明的搭檔,但由於身體素質較弱,無法在中場進行強力對抗。
然而現在,喬伊·範德貝克承擔了這個角色,卡勒姆·哈里奧特的活動空間相對寬裕了許多。
【卡勒姆·哈里奧特似乎承擔起了後腰組織者的角色?】
【確實,比起上半場,傳球銜接流暢多了。
事實上,在逼搶壓力較小的情況下,卡勒姆·哈里奧特的傳球能力非常出色,他甚至可以完成長傳直塞。】
“盯住卡勒姆·哈里奧特!”
“逼搶!”
利物浦球員們鎖定了目標。
如果讓這位後腰組織者穩穩地控球組織進攻,那將會非常棘手。
因此,他們對卡勒姆·哈里奧特的逼搶變得更加積極,一旦其他球員傳球給他,便會立刻上前進行強力攔截。
然而……
【卡勒姆·哈里奧特傳給了李山!】
【李山的位置也太靠前了吧?不像中後衛啊!】
李山高位接應,接到了卡勒姆·哈里奧特的傳球。
利物浦的逼搶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李山,但李山可不是那種容易被斷球的球員。
卡勒姆·哈里奧特後撤,李山則儘可能地向前推進,安全地將球傳出。
雷丁隊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模式。除了兩個邊後衛,中場有五名球員,一旦利物浦試圖透過強力逼搶斷球,李山就會上前參與進攻組織。
實際上,李山看起來更像是一名防守型中場,而不是中後衛。
利物浦中場自然而然地被壓制住了。
李山成功吸引了注意力,然後再次將球傳給卡勒姆·哈里奧特。
獲得了充足空間和時間的卡勒姆·哈里奧特觀察了一下前場,然後送出一記長傳。
砰!
【卡勒姆·哈里奧特長傳!】
【薩利·泰勒高速插上接球!】
利物浦防線頓時亂作一團。
他們高位壓迫的策略,在卡勒姆·哈里奧特的長傳面前顯得致命。
雖然最終他們化解了這次進攻,但與上半場不同的是,中場持續上演著激烈的爭奪。
特別是李山在中後衛和防守型中場之間遊走的身影,讓解說員突然想起了一些東西。
【李山似乎承擔起了自由人的角色!】
自由人。
這就是李山的新角色。
在2012年歐洲盃小組賽義大利對陣西班牙的比賽中,義大利隊使用了非常奇特的戰術。
面對依靠假9號控制中場的西班牙隊,他們將防守型中場丹尼埃萊·德羅西安排在了三後衛體系的中後衛位置。
當時這個選擇引發了很多疑問,因為三後衛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人們無法預測他們將如何比賽。
然而比賽內容卻令人震驚。
丹尼埃萊·德羅西實際上像防守型中場一樣踢球,在攻防兩端都表現出色,人們稱他為“假中後衛”。
這是一種戰術創新。想出這種戰術的教練很厲害,但如果沒有丹尼埃萊·德羅西這樣的球員,這種戰術是不可能實現的。
雅普·斯塔姆當時的思路也差不多。
“假中後衛”的關鍵在於擁有多面手的球員。
所以他從未想過要使用這種戰術,但這場比賽讓他突然想到:
‘李山的實力絕對不輸給丹尼埃萊·德羅西。’
李山在中後衛和防守型中場位置上都展現了完美的表現,他本來就戰術素養極高,即使讓他在兩個位置之間切換,也不會出現問題。
而且利物浦的菲爾米諾有傾向於像進攻型中場一樣活動,如果李山能夠同時參與攻防,就能瓦解利物浦在中場的控制力。
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李山作為中後衛阻止對手進攻,同時根據情況毫不猶豫地向前推進。
這時卡勒姆·哈里奧特會後撤填補空缺,他的作用與皮爾洛有些相似。
當然,個人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但這足以讓對手感到困惑。
【雷丁隊逐漸在中場佔據優勢。】
【利物浦似乎被李山的活動迷惑了,即使是中後衛,他也會比預想中更靠前,這打亂了利物浦的逼搶節奏。】
砰,砰!
李山快速傳遞。
這是第一場比賽中出現過的傳球模式,從接球到傳給隊友,時間不超過三秒,利物浦球員的逼搶效果大打折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