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歷史性的時刻,李山看到了紅色浪潮所帶來的力量。
有些人將足球僅僅視為一種遊戲。
但當時的人們透過足球獲得了希望,一個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東方國家卻擊敗強隊,國內國民團結一心。
他喜歡這種感覺。
即使在國家隊表現不佳時會受到指責,但看到支援自己的人們,他就會充滿活力。
也許其他國家隊球員也是如此。
雖然最近這種意義有所褪色,但即使沒有任何利益,仍然為國家隊效力的球員們,心中仍然懷揣著作為國家隊球員的自豪感。
因此,他感到渴望。
受傷之後,李山再也沒有以鋒線球員的身份參加過世界盃。
他無法忘記作為國內的先鋒摧毀其他國家防線的快感,即使歲月流逝,那時的記憶仍然會時不時地浮現在腦海中。
所以,只要膝蓋允許,他一直想再次登上世界盃的舞臺。
然而,20歲的李山和30歲的李山是不同的。
那時他沉浸在幻想中,接受了自我犧牲,但現在的李山並不希望無條件的犧牲。
因此,他進行了現實的思考。
加入國家隊是否對他的職業生涯有利?如果有利,應該以什麼方式獲取?經過一番思考,李山做出了最有利的判斷。
這是一場交易。
30歲的李山,在國家隊這個現實面前,選擇了交易。
“擔任前鋒?”
蔡華有些驚訝。
在國家隊邀請是否會被接受還不確定的情況下,李山的這個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是的。”
“我可以問一下原因嗎?我不是要拒絕你的提議。只是,我想知道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事實上,蔡華原本以為李山會選擇中後衛或中場。
因為中後衛是目前國家隊的薄弱環節,而中場是李山最受認可的位置。
雖然以前是以鋒線球員的身份出道,但他萬萬沒想到李山會說想在俄羅斯世界盃上擔任前鋒。
“我打算這個賽季重返前鋒位置。並且,我希望在離開球隊時,能得到世界頂級的待遇。”
阿德里安將膝蓋完全恢復的時間定在了下半賽季,半年的時間足以證明他作為前鋒的實力。
這樣,當賽季結束時,肯定會有很多球隊渴望得到作為前鋒的李山。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足以滿足他的渴望。
李山是一名為球隊奉獻的球員。
但作為前鋒時,情況就不同了。
他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希望作為球隊的主力球員發揮作用。
那麼,李山需要更多的驗證。
僅僅在雷丁這樣的球隊中閃耀半個賽季,人們不會給他“頂級待遇”。
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來驗證。
他不喜歡這樣。
即使膝蓋狀態良好,未來五年以上的職業生涯都不會有問題,但李山希望作為前鋒的自己能儘快獲得更高的價值評估。
所以,他思考了一下,發現解決方案比想象的要簡單。
在足球世界裡,有一個時期可以省略所有過程,讓身價暴漲。
那就是世界盃。
在以全世界為舞臺證明自己實力的瞬間,即使是無名球員也能一躍成為明星。
更何況是李山,其意義就更加特殊了。
李山透過德國世界盃被世人所知。
雖然在國內聯賽中表現出色,但當時歐洲的豪門俱樂部並沒有關注這個來自東方小聯賽的球員。
最終,轉會曼聯是“世界盃的魔法”創造的奇蹟。
如果不是身價暴漲的時期,轉會豪門俱樂部可能會花費更長的時間。
‘如果我在世界盃舞臺上以鋒線球員的身份活躍,那麼人們對我的評價肯定會更好。’
時機非常合適。
下半賽季重返前鋒位置,並在最後的半年裡盡情燃燒。
然後直接參加世界盃。
李山帶領國家隊所展現出的實力,將會吸引所有俱樂部的目光。
之後,如果與雷丁解約,成為自由球員,那麼為了爭奪李山,必然會爆發一場戰爭。
這是一個完美的劇本。
這並非阿德里安計劃的“英雄養成計劃”,而是李山本人所期望的理想藍圖。
李山說道。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讓我擔任前鋒,如果能進入世界盃決賽圈,我會透過公平的競爭來爭取我的位置。
而且,在最終預選賽中,我可以擔任中後衛。
畢竟,作為足協主席,您現在也不希望我擔任前鋒吧。”
這是一個滿足雙方目的的提議。
蔡華並不奢望進入16強以上的奇蹟。他只想透過最終預選賽,阻止中國足球陷入黑暗時期。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山的提議非常有吸引力。
而且。
‘好久不見了,這眼神。’
蔡華從李山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股熱流。
在2006年世界盃時,在所有人都說他已經結束的受傷之後,李山都用這樣的眼神看著蔡華。
然後創造了奇蹟,熊熊燃燒的渴望發揮出了超乎想象的力量。
歲月流逝,但李山沒有改變。
李山對足球的渴望依然存在,蔡華沒有理由拒絕李山的提議。
“謝謝你,做出了艱難的選擇。”
第二天。
經過與俱樂部的會議,李山加入國家隊的訊息最終公佈。
對於陷入絕望的國內國民來說,這是一個甘霖般的訊息,而對手們則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