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不明白,江曉白為什麼知道這些?
如果按江曉白之前給他的說法,說這些都是江曉白看書得出的結論,他壓根不信。
這些技術資訊,就是天才也沒辦法看書就得出來了。
可江曉白非要這麼說,他也沒辦法追究到底。
嗯,他也沒那個時間和心思。
只能說,江曉白估計是牛頓的哥哥----牛逼!
好不容易平復了一下心緒,馬三信對江曉白說道:“你這次把小林帶來了,是要談手機的事情了嗎?”
林嘉棟是郵電總局的副總,江曉白之前又重點的強調的是手機專案,馬三信縱使本身一心搞科研,不關心江曉白的商業計劃,也輕易的就得出結論,直接問了出來。
對馬三信稱呼自己為“小林”,林嘉棟一點脾氣都沒有。
人家不僅年紀在那裡,還與他爺爺是平輩論交,就是他父親林大釗見了也要稱呼長輩,叫他小林沒有什麼不合適。
不等江曉白說話,林嘉棟先開口,說道:“馬老,是的,曉白說您這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我專門過來看看,好依據您這邊的進度啟動專案。”
馬三信說道:“你們如何應用到商業這一塊,我管不了,只能把科研成果告訴你們。”
說完,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這些現在還都是實驗室的成果,要轉化為產品也還需要一個時間段。”
林嘉棟連忙說道:“轉化產品的事情由江曉白負責,我只要有科研報告就可以了。”
畢竟,他是要拿這些科研報告的資料去總部立項的。
而郵電總局作為“國字號”,專案立項是要層層審批的,這本是需要的過程,不比江曉白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速度慢。
馬三信說道:“既然這樣,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吧!”
隨即,他娓娓道來。
要實現江曉白說的手機網路,需要的裝置眾多,有傳輸裝置,光纖、電纜、無線電波傳輸裝置等,用於將資訊從傳送端傳輸到接收端。
其次有交換裝置,如交換機、路由器、網橋等,用於在不同網路或通訊系統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路由。
還有終端裝置,包括電話、手機、電視機、計算機、傳真機等,用於接收和傳送資訊。
另外還有傳輸介質:如光纖、電纜、無線電頻段等,用於在不同裝置之間傳輸資訊的媒介。
也離不開通訊設施,如基站、中繼站、傳輸塔、天線等,用於提供通訊服務的基礎設施。
還要諸多的通訊配件,如聯結器、介面卡、衰減器、放大器等,用於連線、轉換和增強訊號的輔助裝置。
為了保障通訊的暢通,也還需要通訊測試儀器,如光功率計、頻譜分析儀、網路分析儀等,用於測試和除錯通訊器材的效能和質量。
這些,林嘉軍是聽得雲裡霧裡的,但林嘉棟作為郵電系統的領導,電話通訊業發展了幾十年,大部分都還是能聽懂的。
只是馬三信現在研究的東西,比現有裝置技術超過了太多,很多內容他也是第一次聽說。
那些強大的功能,讓他都有點不敢置信。
完全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江曉白就搞出這麼多新東西,完全可以重新架構一個嶄新的通訊平臺了啊!
這進度,也太快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