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佬

第91章 從音樂的角度談職業規劃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的流行歌手,我們會發現一位流行歌手最當紅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他是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年紀,一旦到了四五十歲歲,我們就會明顯感受到他的嗓子不行了,而他也大多會在這個時候退出一線歌手的行列。”

“而男高音歌唱的難度明顯要比流行歌手大多了,但是帕瓦羅蒂從17歲登臺,一直到現在69歲的高齡,每年都保持著很多場次的演出,而且他的人氣不僅沒有絲毫衰減,反而在日益增加,可以說他把自己這份職業幾乎做到了完美的程度。”

“他為什麼能擁有如此完美的職業生涯呢?”

“首先帕瓦羅蒂年輕的時候就確定要把高音歌唱家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而他也清晰地知道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得一直保持好自己的嗓音狀態。”

“為此他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養成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什麼不吸菸了,少量飲酒了,多喝熱水了……這使得他在四五十歲的時候依然能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懂得量力而行。首先他不會讓自己的演出過量,每個月的演出都保持在四到六場,另外他對演出劇目的選擇也非常慎重,基本上就是《假面舞會》、《圖蘭朵》這些非常熟悉,而且基本上不會出現失誤的劇目。”

“其次,他也不再接那些對嗓音消耗大的重要角色,並且一旦自己身體出現任何狀況,什麼感冒了,發燒了,即便演出的票都賣出去了,也直接宣佈取消演出。”

“我們現在可以總結一下帕瓦羅蒂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他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他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項事業上,並且透過注意各種細節,小心翼翼地愛護自己的資本,從而儘量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

“相比於帕瓦羅蒂,多明戈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則完全不同。”

“職業生涯早期的時候,多明戈和帕瓦羅蒂一樣,都是以高音見長,而且他因為激情澎湃的演出而被稱為歌劇之王。”

“但是等上了一定年紀之後,多明戈發現自己的高音開始下滑了,於是他就果斷的轉型成為了男中音。

而相比於其他的男中音,多明戈因為之前一直唱高音,所以他唱中音駕輕就熟的多,從而在這個階段,他同樣做得非常成功。”

“而當年紀又大了一些之後,多明戈發現自己的中音也開始有些困難,於是他就又轉型開始嘗試指揮,這樣他就又逐漸掌握了指揮的技藝。”

“而指揮是可以幹一輩子的,所以多明戈用另外一種方式讓自己一輩子都在從事自己熟悉而且喜歡的職業。”

“透過這兩位歌唱家的例子,各位同學就可以找出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方向,你或者可以像帕瓦羅蒂一樣,選擇一個職業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比如說工程師,在工作摸索中,你可以透過學習各種技能,不斷地來提高自己作為工程師的價值,從而在行業裡面不斷積累經驗和聲望,最終成為一位卓越的工程師。”

“同樣的,你也可以學習多明戈,一開始你是一名工程師,在工作過程中,你逐漸覺察到了自己作為一個偉大工程師的壁壘,這時你就可以做出改變,透過自己之前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轉而從事經營或者管理工作,如果之後再次觸控到了自己的上線,可以繼續在自己周圍的資源裡面尋找新的增量,從而繼續從事能體現自己價值的職業。”

李展隨後又列舉了巴赫和莫扎特,他說巴赫本人非常善於創新,他把幾乎所有樂曲和樂器的可能性都嘗試了一遍,在大家都還不明白音樂到底有什麼玩法的時候,他以一個締造者的形式出現,成為了現代音樂之父,

而莫扎特雖然很少創新,但是他在現有的框架內,把所有協奏曲的形式都玩得非常精通,而且他創作的曲子非常優美,聖潔,被人稱讚是在上帝的硬碟裡抄曲子。

另外他的作品不僅質量高,而且數量還多。他七歲的時候就寫出了第一支協奏曲,一直到二十七歲去世,一共創作了一千多首曲子。

引申到在場學生的職業規劃方面,就是在工作中,你如果發現自己非常善於創新,那你就可以著力於發現完成一項工作的各種可能性,而不必拘泥於每種可能性的具體研究。

而你如果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創新,那就把現有的可以完成工作的所有方法掌握到極致,就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在演講的結尾部分,李展意味深長道:“在座的同學們,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大學是你們最後的避風港,所以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當你明白了自己未來想幹什麼,你的專注力就會提高,你對一些事情的選擇就有了方向,這樣在未來真正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從容不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