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姬娜教授放下手機,揉了揉疲憊的雙眼,她其實比網民們更早知道地鐵考古現場的細節。
不過由於工作不同,她並未到現場,只是透過同事知道了此事。
最初也沒想到會挖出疑似中國的東西。
這幾天她忙得焦頭爛額,案頭堆滿了檔案與資料。
在確定牛頓信件上有和中國相關的內容後,她就向上級部門申請了更進一步的調查。
沃夫特家族現在的掌握者也及時地接觸了她。
作為發現資訊的牛頓私人物品的實際擁有者,沃夫特家族在這件事上有著至關重要的選擇權。
原以為會和協會里那些迂腐的老學究一樣拖延,沒想到凱爾斯一見面,就開門見山地直言要立馬公佈這件事,這也是訊息散佈得這麼快的原因之一。
回想與對方見面的畫面,倒是能夠明白緣由。
沃夫特家族如今的狀況並不理想。
當下的掌權者凱爾斯・沃夫特在商業經營上並無天賦,缺乏足夠的經商理念,整個家族賴以為生的古董生意每況愈下,業績一降再降。
她翻看了新聞,家族資產連續數年縮水,能撐到現在還沒垮掉,只能說他們的先輩確實很有能力,打下的根基足夠深厚。
之前家族裡不少收藏價值遠高於實際價值的珍貴物品,都託給了其他機構代管,牛頓手稿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這次牛頓與中國關係相關事件的發酵,為了在事件中掌握更多話語權,沃夫特家族決定將其取回,而她恰好接手了對手稿的檢測工作。
當得知手稿和中國有關後,凱爾斯在家族顧問團的決策下立馬提到了曝光此事。
很明顯,對方這次的決策無比正確,事件引發的熱度遠比想象中要高。
雖說沃夫特家族在大眾面前依舊沒擺脫默默無聞的狀態,但至少牛頓手稿在他們手中。
目前已經有私人買家在開始接觸他們,最高的已經開出了千萬英鎊的價格。
然而沃夫特家族明顯不在意這點錢財,他們謀求更大的商業價值。
他們期望透過與知名科研機構合作,比如劍橋,深入挖掘牛頓手稿與中國的關聯,吸引全球關注,從而提升家族藏品的整體價值。
這算是一波豪賭,畢竟誰也不知道最後是否能證明牛頓和中國有關。
不僅如此,由於事件的曝光,其他收藏有牛頓手稿的使用者也開始尋求檢測。
各大機構可謂是熱鬧非凡,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爆出有和中國有關的發現。
說回手稿。
經鑑定,證明和牛頓有關的手稿共有三十件。
從紙張質地來看,其泛黃程度較高,符合牛頓所處時代早期紙張的老化特徵。
運用現有的檢測手段,其中十一件有比較明顯的中文痕跡。
這些手稿上的內容大多都是很普通的記錄,有的是數學公式的中文寫法,還有對某些天文現象的簡單中文描述,像“夫月食者,天地之變”。
內容非常零散,有的寫在邊角,像是隨手記下的靈感。
有的夾雜在拉丁語記錄中間,像是臨時想起要補充的內容。
目前完全未知牛頓是在何種緣由下寫下這些內容。
這些手稿邊緣磨損嚴重,部分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
手稿上的墨水顏色也深淺不一,似乎在不同時間、不同心境下書寫而成。
……
這時,電話響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