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編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92章 竹簡

“話說,歷史上有在竹簡上用阿拉伯數字記錄的先例嗎?”

“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當然,你要是說後來人用竹簡記錄還是有可能。”

“樓上說得不準確,常安若作為一個地名,在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的時候,此地應該叫長安才對,時間線根本對不上。

“而且‘始建國三年’加上‘常安’這幾個字,極有可能是王莽新朝時期的記錄,因為其他時期叫做長安才是主流名稱。”

“那這樣更不合理了,王莽那時候怎麼可能會用阿拉伯數字,當時阿拉伯數字都還沒完善呢。”

“說不定是提前傳入並經過改良了呢,也不是沒這種可能。”

“這倒確實有一定可能性。”

“不是,你們怎麼光盯著阿拉伯數字討論,有沒有發現‘+’‘-’符號的出現更離譜啊,這兩種符號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即便不算後來標準化的時間,和王莽所處時代相比,那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話說這也不一定就是王莽時代的記錄呀,說不定是後來人隨便寫著玩的。”

“要是真的是王莽時代的呢?”

“那這也太離譜了。”

基於這張圖片,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與之前兩次釋出的影片不同,之前影片裡出現的文物雖說有的外觀看起來存疑,但至少從風格上符合當時所處時代,不會讓人第一眼就感覺彆扭。

而現在這張圖片中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卻實實在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無論怎樣查閱資料,都難以將這些元素聯絡起來,它們甚至都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的發明。

漢代雖開通了絲綢之路,但要說能提前知曉這些內容,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更可能的可能。

“為啥要糾結時間先後呢,你們也說了王莽所處時代比這些符號,數字的出現要早,那難道就不能是他發明的?後來傳播到其他地方去了呢?”

“對哦,差點被帶偏了,這麼一想,說不定就是咱們先發明的。”

“肯定是這樣啊,有啥可懷疑的,已知歷史真相釋出的東西向來都是真實的,這麼推斷結果自然是我們提前很多年就發明了這玩意兒。

“只是後來在歷史長河中遺失了,這和前兩次事件不也類似嘛,怎麼還有人討論跑偏了,查查成分,看看是不是故意攪局的。”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為啥王莽就不能是穿越者呢?這或許才是最有可能的解釋吧,之前不就一直有說法,王莽的一些舉措和發明都特別超前,完全跨越了時代。”

“其實按照以前流傳的那些說法,王莽要是穿越者,那從周朝穿越過來的可能性更大,他那些操作和現代可沒什麼關聯,當然,這都是基於當前已有資料的解讀,要是這次真和王莽有關,那過去的那些猜測還真有可能成真。”

“這豈不是更加科幻了。”

“換作以前,我肯定會懷疑,可經歷了鄭和事件後,我現在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一張圖片,引起了廣泛的猜測。

透過對照片的初步分析判斷,竹簡年代大致為兩漢時期,只是其內容顯得格外奇特。

基於這一推論,人們開始大量搜尋那個時期的相關資料。

在此期間,關於王莽的討論再度熱烈起來。

以往,就有過類似說法,只是所謂的證據實在缺乏說服力,當然,僅憑藉現在這一個竹簡,同樣不足以確鑿證明什麼。

對於不少人而言,他們更願意相信在那個時代,就已經發明瞭相應的事物。

這也符合以往的邏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