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編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34章 平靜的一個月

而在國內,熱度則更多地聚焦於社會層面的變化。

這幾日。

李源每天都會去學校裡新開的大課打卡。

自從牛頓的身份被證實後,學校順應潮流,開設了一門全新的課程,專門講述明朝與牛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

每次進入教室的時候,裡面總是密密麻麻地坐滿了人。

他會隨意找個角落,和其他同學一樣,安靜地蹲在一旁。

課程最有意思的內容當屬近期的新發現。

例如,牛頓在擔任鑄幣局長期間,白銀熔鍊損耗率與中國的“火耗”制度驚人地一致。

這種跨學科的內容,總會引起許多奇妙想法。

課程之外。

學校的一場辯論賽同樣很受歡迎。

辯題是“牛頓的成就,是東方影響大,還是英國影響大”。

這個也是網路上當下最熱門的話題,沒有之一。

它涵蓋了政治,經濟,科學等一系列學科領域,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熟悉的角度出發,闡述獨特的論點。

儘管越來越多的發現表明,牛頓的科學成就受到了東方文化的深刻影響,但這一話題依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的焦點之一在於,國內並沒有直接誕生牛頓的三大定律,然而另一方則認為,就像吃饅頭不能只吃第五個,前四個饅頭同樣不可或缺。

至於更多的影響,倒是和大部分人沒有關係,又或者正在潛移默化,一步步改變。

比如中英合拍紀錄片《雙面牛頓》,劍橋大學設立“明末科學史”,故宮成立牛頓研究中心,威斯敏斯特教堂增設中文解說牌等等。

這些舉措,正在慢慢改變著社會大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

直到有一天。

一條新聞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登上了全球網路的熱榜。

“‘歷史真相’ip地址變動。”

榜單上除了這幾個字,還附上了一張up主主頁的截圖。

上面顯示,ip地址在消失了很長時間之後,再次出現在了up名字之下。

僅僅憑藉這麼一條簡短的內容,整個網際網路瞬間被點燃。

熱度直線飆升,無數人開始瘋狂。

自從那條關於牛頓的影片釋出之後,這個神秘的up主就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任何回應。

無論網上爭論得多麼激烈,也不管牛頓的身份最終如何被證實,他都好似置身事外,對相關新聞連一個轉發都沒有。

即便他的全球粉絲早已突破一億大關,全球相關影片累計播放量上千億次。

甚至那些諸如“歷史具相”“歷吏真相”之類的盜版賬號,都已經坐擁幾百萬粉絲,靠著蹭熱度錢財都賺麻了,他卻始終不為所動。

人們都以為對方消失了。

如今。

他回來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