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編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32章 要求

在目前已開展的幾十次實驗裡,涉及的記錄物件五花八門,既有具體的物品,也有抽象的概念……

石板似乎並不區分這些事物的類別,所有東西皆可被它記錄。

“不過,若想讓記錄的資訊達成預期效果,就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是什麼?”李建業問道。

“用鹽來舉例,在現代社會,鹽是極為常見的物質,即便是普通人,對鹽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也都有所瞭解,相關知識早已普及。

“因此,想要在全世界範圍內隱藏關於鹽的資訊,基本是天方夜譚,拿技術組來說,僅僅過了三天,就有人重新掌握了鹽的知識。

“所以,從實驗結果來看,隱藏的內容越是鮮為人知,效果越好。

“而且,你還必須得對你所記錄的東西非常瞭解,最好就是你發現的。”

技術組經過反覆多次的實驗,才得出了這一結論。

他們曾嘗試記錄一個極為簡單的概念,結果僅僅持續了幾秒鐘,就有人瞬間想起,完全沒能達到預期的時長與效果。

因此。

記錄的資訊所能影響的範圍和持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當下世界人們的認知水平。

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限制。

李建業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呃……這樣看來,這石板的這項功能似乎沒多大實際意義。

“既然本來了解的人就少,除非是徹底不想讓人知道,否則實在沒必要動用石板來隱藏資訊。

“更何況使用石板的要求如此苛刻,而且能隱藏的範圍和時間還都不確定。”

“你說得沒錯。”

“那麼,石板是如何判斷記錄資訊的普及程度的呢?它怎麼知道這條資訊在大眾中的知曉情況?”

李建業忽然意識到,在與對方的交談中,石板所展現出的奇異特性愈發超乎想象,令人費解。

“這就是石板本身最大的謎題,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

在技術組的成員們看來,石板本身的價值,遠比它所記錄的資訊更為珍貴。

畢竟資訊本身一直存在於世間,只是人類尚未發現而已。

但石板呢,又是從何而來。

完全沒有絲毫頭緒,只能將其歸於另一個文明。

“這塊石板上記錄的其他資訊能夠解讀出來嗎?”李建業又丟擲一個疑問。

對方再次搖了搖頭,解釋道:“最初接觸石板時,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石板是一座蘊藏著無數知識的寶庫,只要破解其中的資訊,就能推動科學飛速發展。

“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故事裡牛頓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在這之前是沒人見過蘋果落地嗎?

“知識其實一直存在於那裡,牛頓是發現了定律,而非發明了它。

“而當你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後,石板上面與之相關的記錄就會自動解鎖,被更多人知曉。

“所以,牛頓血脈之謎得以被發現,並非是我們破解了石板,而是有人提示了這個資訊。”

李建業聽完若有所思。

表面上看,石板像是一扇緊閉房門的鎖,但實際上它並未真正阻礙人們進入屋內。

你可以鑿洞,可以挖坑,可以掀了天花板,你有很多方法進去,而不是必須要鑰匙。

唯一的限制條件就是你是否願意或者有能力做出這些行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