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編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44章 探討

媒體的異常反應,絲毫沒有影響到網友們對影片的探討。

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網路世界都因這個影片變得異常熱鬧。

在海外,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相關關注的詞條熱度呈現出獨特的景象。

“鄭和是誰”這一問題的熱度居高不下。

畢竟,鄭和對於許多海外網友而言,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歷史人物。

再加上影片的內容都是中文,這無疑給眾多不熟悉中文的人帶來了極大的理解障礙,只能藉助翻譯軟體一知半解地摸索其中的資訊。

也是因此,造成了一些誤解。

與此同時,在這場歷史大討論中,哥倫布和麥哲倫不可避免地被提了出來。

如果說以前對他們的評價是有爭議的話。

如今,隨著鄭和事蹟的曝光,二者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尤其是當年他們間接導致了三角貿易,所以在鄭和航海壯舉的映襯下,他們過往的行徑愈發顯得惡劣不堪。

一些曾經遭受殖民統治的地區,對於這樣的對比畫面喜聞樂見。

他們或許並不清楚鄭和究竟是誰,對東方文化也缺乏深入認同,但能借此機會貶低曾經的殖民者,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使得不同ip國家的人在討論時,關注點差異極大。

從部分歐洲網民為自己航海先輩的辯護,到被殖民地區對西方航海歷史的批判,再到一些中立國家對歷史真相的理性探討,各種觀點在網上爭吵不停。

在日本,影片傳播時。

《七海を制した無雙艦隊!鄭和、新大陸発見の真実を暴け!》這樣極具衝擊力的標題屢見不鮮。

尤其是當人們知曉鄭和艦隊航行的時間與哥倫布相差不久,但其艦隊規模卻天差地別後,更是將鄭和塑造成了一位在大海上縱橫捭闔,無所不能的傳奇人物。

這也導致在日本乃至部分海外地區,鄭和的形象被賦予了一種神秘色彩。

……

隨著事情熱度的持續攀升,也出現了許多解讀影片。

不少專業人士從各自擅長的角度,深入剖析影片中展現的內容。

以那張“到此一遊”的照片為例,有up主透過仔細觀察影子的角度,太陽的位置,以及周邊植被的種類,生長狀態和分佈環境等諸多細節,大致推測出照片具體的拍攝位置。

“我了個牛逼啊,以後不敢在網上發自拍了,這麼簡單就找到地點了啊。”

“這算簡單的了,我之前看過一個,就透過星星的位置就找到了拍攝地點,厲害得一匹。”

“?我曹,距離我這裡就一百多公里?這麼近?(ip:肯亞)”

“這ip挺少見的,這不去找找。”

“我也挺想的,但這也沒具體的位置,而且路上有些地方挺亂的,去怕不是回不來了。”

“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不衝一波,直接富貴回國。”

“那石頭也帶不走啊,富貴啥啊富貴。”

“路上肯定還有其它遺蹟,可惜沒機會去。”

很快。

隨著參與探討的人數不斷增多,眾人集思廣益,透過更多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線索整合,最終將照片拍攝的具體位置確定下來,誤差不超過一公里。

同時,也有一個肯亞ip的人決定親自前去一探究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