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三小時。
海內外媒體和網際網路平臺顯得異常安靜,彷彿都在等待著某個重大時刻的到來。
教室裡,有學生偷摸拿出手機,觀看著直播,瀏覽著各種up的解讀。
操場上,耳機裡傳來的聲音表明了海外媒體同樣時刻直播著。
大街上,人來人往,很是尋常。
彷彿沒人在意,但角落之處,有人在交談,在熱議,在辯論。
得益於近期的宣傳,人們或多或少都瞭解到了事態的進展。
就連一些平時不怎麼關注時事的老人,也能在年輕人討論的時候插上兩句。
就在這時,《尋史問跡》新的一期節目正式上線。
主持人:“嚴教授好久不見。”
嚴教授:“好久不見。”
主持人:“距離上一次採訪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教授,您對這些驚人的轉變又有了什麼新的看法?”
嚴教授:“我只能用‘日新月異’這個詞來形容如今的狀況。”
主持人:“確實啊,變化太大了,誰都未曾料到事情會發展成今天這般模樣,一個誰也不認可的影片,卻變成了真正的歷史,嚴教授,能不能給觀眾朋友們透露一點內部訊息?”
嚴教授:“具體的由於保密協議不能說,不過,我可以給大家提個醒,做好心理準備,即將到來的訊息,或許會讓大家大吃一驚。”
主持人:“準備?教授給我們打了個啞謎,我可不可以大膽猜測一下,DNA的結果其實已經確定了?”
嚴教授:“這我可不能亂說,結果還是得等到在英國同行的檢測結果。”
主持人:“這次檢測行動,據說由一個新部門牽頭,嚴教授,那關於這個部門,您有什麼可以透露的資訊嗎?”
嚴教授:“這倒是可以講講,目前這個部門叫做‘特殊古代人物身份認定組’,嚴格來說,它算不上一個全新的部門,只是因為牛頓這件事,臨時抽調人員組成的特別小組而已。”
主持人:“聽您這麼說,嚴教授您肯定參與了不少相關的考究活動吧?”
嚴教授:“我也就是在自己的專業知識範圍內,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協助,並沒有接觸核心的內容,真正為這件事忙得焦頭爛額的同行們,可沒功夫來接受採訪呢。”
主持人:“嚴教授謙虛了,既然這個小組是臨時組建的,那您覺得後續有沒有可能正式成為一個新的固定部門呢?”
嚴教授:“要是在之前,這個問題我可能能直接給出答案,可現在情況特殊,還真不好說,現在大家肯定都在猜測,除了牛頓,是否還有其他人也擁有我們華夏的血統,這件事我也在好奇,特別好奇。”
主持人:“能看出來教授您的求知慾特別強烈。”
嚴教授:“這是自然,考古挖掘本就是這樣充滿未知與驚喜,我雖然很久沒有去往考古一線了,但國內外的新發現我都在瞭解學習,以往的考古發現,還能用現有的知識去解讀,分析,而現在我就像是一個新入學的學生,面對未知的一切,既感到迷茫,又無比興奮。
這次發現為我,也為這一行開啟了新的大門,以一種過去從未有過的視角,去重新解讀歷史,探尋新的發現,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