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有些懵。
他沒想到一開始就來了這麼一個大的。
此前牛頓事件發生時,由於他在海上航行,未能第一時間知曉,等到後來瞭解時,心裡雖然有震驚,但因為沒有身處當時的輿論中心,那種衝擊感相對有限。
此刻,他是真的開始懷疑人生。
過去所學的歷史居然都是錯的。
他的認知,正在不斷崩塌又重組。
平復了一下情緒,他繼續往下看去。
相較於陸地上的零星記載,海洋上的記錄更是豐富得令人咋舌。
在大西洋區域,清晰標註著“水色玄黑,多巨魚”。
大東洋,也就是太平洋中心地帶,記錄著“無風之海,舟行需備三月糧”。
在南極洲四周的海洋上,記錄了“綠赤交織,夜照千里”的自然景象。
除此之外,圖中還有對眾多海洋生物的詳細記載。
比如把座頭鯨稱為“南溟鯤”,標註“背如山嶽,噴水如雨,舟人避之”。
又或是大王烏賊的“觸鬚纏舟,目如赤燈”。
還有一個名為“極陽鳥”的鳥類,在圖中還專門為其畫了一條南北的線路,表明在不同地方都見過它的身影,“冬南夏北,逐日而飛”。
等等等等,僅僅只是這一部分,完全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海洋百科。
那密密麻麻的字型間,不僅表明了他們抵達過這些地方,還對其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實在是難以想象,如此複雜的旅程,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
“你們只看到了記載的豐富,難道沒注意到整個航行的路線是按照洋流和季風的路線走的嗎?這說明當時的船隊就對這方面很有研究。”
“你不說我還沒注意,我還在疑惑那個‘赤龍’是啥玩意,原來指的是暖流。”
“哈,那個‘赤海蟲可入藥,補氣益血’說的是磷蝦嗎?只能說中國人對吃的想法已經刻到了骨子裡了,到了哪裡都不忘記吃的。”
“這張圖還是太小了,記錄的東西還是有限,想知道完整的在什麼地方。”
周宇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眼睛不時在螢幕上的航海圖與評論區之間來回切換。
一邊觀看,一邊結合評論區網友們的觀點,重新審視航海圖中的細節。
越細看,越能體會到其中的精細和宏大。
“這張圖展示了太多的內容,不僅比麥哲倫更早證明地球是圓的,還提前發現了南極洲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在15世紀初,就瞭解了全世界。”
“可惜這些東西遺失了,難道這也是鄭和資料被毀的原因?我們都知道明朝黨爭嚴重,這些發現肯定會衝擊一些人的利益。”
“就算是黨爭也不至於毀得這麼徹底吧。”
“哪能這麼簡單,能發現新世界,當時的掌權者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擁有巨大利益,我還是傾向於是其它未知的原因。”
影片繼續播放。
下一個片段,螢幕上出現了一張張照片。
拍攝者所處位置,是在一片巨大的石壁下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