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世界不太平靜。
檢測的結果和影響正在飛速蔓延。
稍晚一些的時候。
英國政府率先發布宣告,表示出於對科學嚴謹性的執著追求,可能會要求開展進一步的科學驗證,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無誤。
宣告中強調,將積極協同中方,廣泛組織更多歷史學家和科學家,針對牛頓與東方的聯絡展開深入且全面的研究。
不過,英國政府也旗幟鮮明地表明,無論最終研究結果如何,牛頓的榮耀以及他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依舊歸屬於英國,這一立場堅如磐石,不容置疑。
宣告的釋出無疑讓結果變得更有力,並迅速在各大媒體登頂,紛紛轉發這一訊息。
而在眾人的期待中。
中方也迅速作出了回應,鄭重表示對這一科學發現予以高度重視,認為其具備無可比擬的歷史意義。
這一發現不僅能進一步推動中英兩國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與深厚友誼,更為雙方在學術,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全新的契機。
中方發言人明確指出:“我們十分願意與英方攜手合作,共同探索這一發現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滿懷期待能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線索。”
宣告之外。
雙方的工作也一直在進行。
更多人員相互來往,更多資料開始流傳。
當將事情放到明面上之後,一切的行動都變得迅速不少。
……
在科學界,這一發現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討論和研究熱潮。
提出了諸多新的理論和假設,試圖從不同角度闡釋這一發現對科學史的深遠影響。
“科學的發展絕非一蹴而就,我們需要從更廣闊的歷史維度去重新審視和思考。”
研究者們開始重新評估牛頓的生平和成就,探討其與中國古代的聯絡。
媒體方面,大量專題報道和專家解讀如潮水般充斥著網際網路。
“你所不知道的古代科學”“來自八百年前的理工浪漫”“西方發展史是否應該重新書寫?”
一篇篇觀點各異的文章接連出現。
其中,對西方科學發展歷程的質疑首當其衝。
“在那些著名的科學家身上,是否還存在著東方的痕跡?這無疑是一個極具探討價值的問題。”
隨著討論的深入,東方科學源流不再僅僅是一種假設,而是逐漸成為一種極具說服力的可能性。
人們相信,牛頓並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諸如《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綴術》等古代科學著作,也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不僅是國內,海外的UP主也開始科普這些幾百上千年前的科學成就。
在教育界,教材的更新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目前,主要的討論焦點集中在:鑑於當前的發現還不夠完善,短期內極有可能會有更多新發現湧現,究竟是否應該等待一段時間再進行教材更新。
問題的關鍵在於,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事情何時會迎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
如果此刻貿然更新教材,萬一之後又出現顛覆性的發現,必然會引發諸多麻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