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曉走了,臨走前在九天靈脈上掰了塊靈石,他說耳聞不如目睹,讓那二十多個仙門親眼看看這靈石的靈氣,根本無需浪費口舌。而在萬事曉走後,彭鷹卻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太過草率了。
將盤龍別院留在東海,彭鷹當時覺得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一,魔教死灰復燃,如果收服了海外散仙將更是如虎添翼,將來必成大患,所以在魔教得手之前讓海外仙門聯合起來一致對外,這就如同在魔教的心腹之地插了一根釘子,何樂而不為呢?
其二,在正氣門看到萬事曉等人被魔教欺凌之後,彭鷹對這些海外散仙有些憐憫,畢竟這裡不是烏沉國,沒有左家的保護。
其三,這也是彭鷹頗為感性的地方。左心城當年在盤龍別院設立養生堂,雖說他其實另有目的,但的確養活了近兩百名孤兒,對彭鷹而言,這裡始終是個積德行善的地方。如果用它來收容海外散仙,他日師父真能奪舍重生的話,也會感到欣慰吧。
這就是彭鷹當時的考慮,可現在他卻開始變得有些擔心了。
自己會不會太過異想天開了?按萬事曉所說,海外散仙為了爭奪洞天福地而鬥得頭破血流,相互之間必有罅隙,就憑一座盤龍別院能否將他們團結到一起?要是真像萬事曉擔憂的那樣內鬥了起來,豈不是適得其反?
不過話已出口,沒了轉圜餘地。
彭鷹本來想立刻回烏沉國尋找妖軀,可現在卻決定暫時留在這裡一段時間,等萬事曉把事情辦完了,看看那些海外散仙都是些什麼貨色,如果所託非人,彭鷹也不惜收回承諾。
在等待萬事曉的時間裡也能抓緊修行。
自從血洗賢王府之後,彭鷹還從沒靜下心來修行過,到現在仍處在觀山境頂峰,雖然屢屢有突破的跡象,但卻仍只是原地踏步。當初他斬殺鄭賢,就像當初殺了李正時一樣得到了他部分的記憶與真氣。迄今為止鄭賢的真氣仍儲存在彭鷹的丹田氣海之中,尚未煉化。
彭鷹一直在逃避自己這種可怕的能力,於是也對鄭賢的真氣如避蛇蠍,可如今卻慢慢轉變了主意。
就像秦天所說的,自己就是自己,只要恪守本分,即便是妖又能如何?
而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彭鷹也對彼岸花的能力有了些許瞭解。
當血河異象展開時,被自己斬殺的修仙者的魂魄就會被彼岸花所攝。如果自己去碰觸魂魄,那魂魄就將留下其生前的記憶和部分真氣,而後灰飛煙滅。而如果自己不去碰觸他們就將留在彼岸花中,唱誦地藏經就能超度他們往生。
真是匪夷所思,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己即便送了師父最後一程,但卻沒獲得左心城半點真氣,同時也暫時保住了他的魂魄。
左心城的魂魄在自己丹田之中,這種事已經無法和左家解釋,於是彭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尋找適合師父的妖軀,那就要儘快變強!
於是彭鷹將自己關在了養生堂中,沒日沒夜的修煉上清篇,這初古道藏第二卷的功法奧妙無窮,遠非左家的上清鎮煞訣所能比擬,不過彭鷹憑著鍥而不捨的性子,硬是大有突破,終於有一天將鄭賢的真氣全部煉化,就感覺丹田內氣海洶湧澎湃,渾身真氣彷彿噴薄欲出。
彭鷹連忙以內視之法觀望,赫然發現在氣海中央那株彼岸花的旁邊,有一枚小小的蓮子醞釀成型,而蓮子頂端正慢慢開裂,繼而只綠意動人的嫩芽舒展開來。
攀山境!終於大功告成。
所謂觀山,仍是隻能觀其形,而仍在平地,而到了攀山境卻已身在仙山之中,算是登堂入室了,雖說只是一步之遙,卻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