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第4章 背鍋的趙括

但是他更知道,如果沒有糧食,趙國必敗。

趙括作為主帥,最好的結局就是承受趙國數百萬人的謾罵,直到去世。

甚至還會被記載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主辱臣死,劉平寧願自己被殺,也不能讓趙括揹負千古罵名。

“我再想想。”趙括有些煩躁。

樂毅和劉平都勸他向貴族動手,他也知道貴族有糧食,但問題是對方憑什麼把辛苦攢的糧食送出來?

平心而論,如果趙括自己不是主帥,如果不是為了救自己,他也不可能傾家蕩產的去支援前線。

人性本就是自私的。

“我是為了救自己,才心甘情願捐獻糧草,想要讓別人也心甘情願……我知道了!”

……

第二天,藺府。

“不知馬服子找老夫何事?”

藺相如聲音有些沙啞,面色蠟黃,面板鬆弛,隨著俯身的動作,頭上的發冠左右搖晃,稀疏花白的頭髮似乎很難束縛住沉重的發冠。

只有那一雙眼神依舊明亮,似乎一眼便能將趙括看透。

“括知道先生不願我替換擔任趙軍主帥,但王命難違,括不得不從,還請先生能夠原諒。”

趙括先是一禮,誠懇地說道。

“這不是你的錯。”藺相如搖了搖頭。

他之前確實對趙括不滿,現在卻變成了同情:趙括恐怕要背鍋了。

長平之戰的起因在於上黨之爭。

趙國接收了秦國謀劃多年的上黨。

這件事趙王做的對不對?

對。

上黨實際上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韓國手裡,還有一部分在趙國手裡。

偏偏趙國的部分無險可守。

只要韓國的上黨被秦國佔領,趙國的上黨也就沒了。

而且上黨的位置極為特殊。

上黨的背後就是趙國的邯鄲,秦國佔領上黨之後,便可從上而下威脅趙國國都邯鄲。

而且上黨是太原和邯鄲聯絡的通道。

一旦上黨被攻破,太原和邯鄲之間的聯絡便會被切斷。

所以趙國無論如何都要保住上黨。

但錯就錯在:趙國沒打過!

現在不僅上黨丟了,趙國還要被秦國打。

趙國境內民不聊生,百姓連飯都吃不上。

全國上上下下都非常討厭這場戰爭,認為是因為韓國的土地才導致和秦國交戰,得不償失。

百姓充滿了怨言。

那麼他們會怨誰呢?

是誰接收的上黨?

有兩個人,一個是趙王,一個是平原君趙勝。

但是趙王會讓自己背鍋嗎?顯然不可能。

平原君趙勝更不可能,他在趙國的名氣非常大,不僅貴族和士子愛戴他,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非常尊敬他,怎麼可能背鍋。

所以,只能由那個屢戰屢敗、損兵折將、還丟失土地的廉頗背這口大黑鍋了。

但廉頗是趙國的支柱啊,趙王是明君,明白趙國損失誰都不能損失廉頗。

那麼,這個鍋由誰來背呢?

就在趙王猶豫之時,秦國派奸細到趙國,開始散佈謠言:廉頗太菜了,都不敢出來,秦軍只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

趙王一聽,打瞌睡有人送枕頭!於是將計就計,用趙括換下廉頗。

贏了,趙國多一上將,之後三十年無憂。

輸了,只需要將趙括治罪,便能平息民憤。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