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心中驚濤駭浪一直沒有停下,他從來沒有想過,裡面的事情竟然如此複雜。
“史書上不是說武靈王和公子章是被李兌和公子成殺死的嗎?伯父為何說是惠文王殺死的?”趙括問道。
“呵呵,李兌?公子成?他們是誰的手下?如果沒有趙惠文王的命令,他們有那個膽子?他們殺了惠文王的父親和兄弟,難道就不怕惠文王誅他們的九族?”
“當年趙飛騎就在沙丘附近,結果被惠文王遠調雲中,直到十年之後才回來。事後公子成被封君,成為相國。李兌為司寇。公子成去世後,李兌為相國。這是對待殺父仇人的態度?”
“所謂趙惠文王年幼,被李兌架空不過是史書的遮掩罷了。當時他確實年不及弱冠,但是他成年之後可有為父報仇?”龐煖冷聲問道。
趙括無言以對。
趙惠文王確實沒有將公子成和李兌治罪,如果說因為權利被架空完全說不通,就是兩人死後惠文王不是也沒有將其他人和兩人的後人治罪嗎?
看看同樣是父兄被殺,伍子胥是怎麼做的?
“馬服君回國之後,選擇隱姓埋名當了一個收租的小吏,收租的時候,一怒之下殺了平原君府上九個管事,平原君本來要處死馬服君,後來認出了他,才將馬服君放了,並帶他去見趙惠文王。”
“時隔十年,雖然雙方還有怨氣,但也都沒有再說什麼,惠文王也沒有驅逐馬服君,馬服君便留在了趙國。”
“後來闕與之戰,廉頗和樂乘兩位將軍都不願意去,馬服君不願先祖打下來的土地丟掉,決定領兵與秦軍拼死一戰,之後大獲全勝,在趙國聲望瞬間暴漲,支持者眾多。”
“自那以後,趙王和趙太后便對馬服君心生忌憚,馬服君再也沒有領兵作戰過。之後趙國攻打燕國寧願用三座大城和五十多座小城借都平君,都不願用馬服君。”龐煖冷笑道。
“所以,趙太后擔心自己死後我爹會對趙王丹不利,便殺害了我爹?”趙括沉聲問道。
“不錯。趙惠文王和趙太后在的時候,雖然心生忌憚,但並未想要除掉馬服君,甚至還經常拉攏。但是趙惠文王早亡,當今趙王年幼繼位,趙太后沒兩年又重病,她擔心當今趙王無法掌控馬服君,便選擇除掉。”
“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為此趙勝多次大罵趙王,甚至聯合貴族對抗趙王。也就是在這一年,趙勝被罷相,趙王任命都平君田單為相。都平君不問世事,權利回到趙王手中。”龐煖說道。
趙括明白了,全明白了。
難怪一直掌握兵權的武靈王在沙丘宮變中無法指揮一兵一卒,只能被活活餓死。
難怪殺害武靈王的李兌和公子成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難怪沙丘宮變後,樂毅便離開了趙國,龐煖也消失不見,直至幾十年後才現身。
難怪趙奢殺了平原君九個管事,平原君都沒有殺死他,甚至還向趙王舉薦。
難怪廉頗、樂乘都不願救援闕與,趙奢卻非要去救。哪有什麼必勝的把握,不過是拼命罷了。
難怪攻打燕國的時候,趙奢請戰不去找趙王,反而去找平原君。
難怪趙王寧願從齊國借將,都不願用父親趙奢。
難怪當時他去拜訪平原君的時候,為人傲氣的平原君會對他那麼好。
難怪趙王明知長平之戰必輸無疑,卻堅持派他去長平。
難怪母親堅決不讓自己前往長平,之後更是對趙王說“若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做乎?”
自古以來,打仗打輸的將軍多的是,有幾個全家連坐的?
如果輸了就全家遭受牽連甚至處死,誰敢帶兵打仗?
當初樂毅逃到趙國,燕王和他有仇都沒殺他家人,甚至還將其封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