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希思索了片刻,抬起頭臉上掛著獲得了知識的感謝,頗為豁達地笑著說道。
“楊姐的解釋讓我對綜藝節目有了新的認識,我想這就是一種看山還是山的最高境界吧。”
她記得以前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人一生中關於如何認知這個世界,會經歷這樣的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分別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還是山。
當時的她並沒有理解這句話,她覺得山就是山為什麼還一會不是,一會是呢?
而現在的閔希終於領悟了這句話的真實意義。
她覺得人們對於綜藝節目的看法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個認知世界發展軌跡。
第一種看山是山,說的是那些簡單地接收外界資訊,沒有對資訊進行進一步的分辨以及加工再處理,類似於現今大部分比較低齡的綜藝節目愛好者。
這類觀眾大部分比較天真,不諳世事,可也更加容易被節目引導情緒,做出錯誤判斷。
第二種看山不是山,說的則是第二個階段的觀眾群體,這一部分人群已經度過了最初天真純粹的階段,開始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當他們接受到外界資訊時不會像以前一樣一味地相信,而是會首先抱有遲疑態度。
實際上這種心態上的改變是一種進步,代表了一種更加理性客觀思考。
只是在這個階段的人群也許會因為太過質疑外界資訊的真實性,導致產生一種自我隔離感。
也就是閔希提到的,認為所有綜藝節目都不過是假的演戲而已的這一部分人,他們在得到資訊後自我意識會出現過度的保護,這種意識告訴他們不要相信所有來自於外界的資訊,這些資訊全是假的是欺騙。
有些人也許會在這個階段停留幾月幾年甚至是一輩子,然而倘若一旦度過這個階段,便會感到柳暗花明,達到看山還是山的最高階段了。
這些少部分群體,會接受資訊之後加以判斷,不在一味地相信或者是否決,甚至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所以他們能分辨出假的,同樣也不否認真實。
看山還是山?楊婧低頭沉思了起來,良久之後,看向閔希的眼神中充滿驚訝以及驚喜地說道:
“真是太讓我意外了,你竟然能透過這件事領悟到深奧的人生哲理!”
要不是知道對方只有十幾歲,她都要以為是和她同齡的人了,畢竟有些見解是需要一定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才能夠抒發的。
楊婧看向閔希的眼神逐漸從驚訝慢慢轉變為了欣賞以及重視。
年級輕輕便能擁有這樣的心性和悟性,更別提待人接物的情商了,這個閔希真是越接觸越讓人捉摸不透,也越讓人不由得重視起她來。
閔希卻是微微搖頭,雙手微擺道:
“楊姐過譽了,以前看過這樣的書,恰好想起來罷了。”
“誒,你就不要謙虛了,你這個年級能理解這些已經是難得,更何論還可以融會貫通發揮自己一番獨到的見解呢?”
楊婧卻是笑著不認同道。
於是閔希便笑著沒說什麼,卻也沒再過多謙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