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物中令人入迷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加註了足夠信念的作品,無論具體是否符合大眾的審美,竟都擁有令人著迷的特質。
這是巧合嗎?
為什麼有些人做的菜寡淡無味,有些人做的飯色香味俱全,而有些人做的菜只有前幾次好吃,之後卻越做越難吃?
做菜的人,越是期望菜品獲得讚賞獲得他人認可,信念感就越強,這些信念被一種看不見的形式,轉化成了菜品當中的色香味,令人聞之心馳神往,不自覺品嚐一二。
即使菜的口味,依舊一定程度上受限於製作者的經驗知識,但不可否認,同樣沒有經驗或者經驗豐富的烹飪者,信念充足者,做出來的菜更加好吃些。
這份信念,或許是來自餐廳廚師對本職工作的履行,希望餐廳的生意興隆,口味獲得所有食客的歡迎。
或許是來自想憑藉美食獲取他人芳心的戀人親朋,口中不言的東西全放在了飯菜裡。
等等一切,似乎在做菜這一點來說,其中蘊含的道理,和設計衣服制作衣服一樣。
假如光有專注力,而缺乏信念感,那麼製作出來的衣服,顯得掛在雲端,太過清冷孤高,哪怕受到所有人審美上的歡迎,但卻給人距離感,不甚親切。
而這份信念究竟是什麼呢?
閔希垂眸沉思許久,半晌之後,她突然眼前迸發出顯明的光亮,那一瞬間她明白了究竟該如何為她所製作的時裝增添這樣一份接地氣的親切感。
那就是人人生而就有的慾望念想。
七情六慾,也包括迫切的想要獲得他人的讚美,又或者是想要用稱職的作品換取金錢。
假如她的心中,腦海裡,除開專注之外加註了足夠多的信念和想要表達給觀看者的慾望期待,那這些被她加註了足夠期盼以及期待的物品,無論是設計圖上的圖紙,還是親手製作出來的時裝,又或者是童年那副歪七扭八的貼畫,都將變成這些設計圖,時裝以及貼畫的吸引人矚目的“靈魂”。
所以有時候,第一眼看上去並不驚豔的畫作,卻擁有讓人矚目的吸引力,而哪怕是眼前這些不算完善的初稿時裝,卻也每件都擁有令人入迷的靈魂。
這來源於製作者的專注以及足夠的期盼期許,也來源於創作者本人內心自信以及渾然天成。
而她,哪怕現在市面上她設計的那些時裝擁令人眼前一亮足夠新穎,但她卻時常從這些她所設計的作品當中,感覺到美中不足的感受。
哪怕是她自己親手製作的時裝,也給她一種無端疏遠的感覺。
好像是看著嫦娥飛奔上月亮,悽美壯觀,但距離人遙遠。
卻不像她面前的這些時裝,每一件都有自身獨特的特徵,放在世人眼中也絕對是引領潮流時尚的設計,而並非是譁眾取寵的噱頭。
但除了這一點,這些衣服還比她所製作的時裝多了些親切親和力,那是一種溫和的期待或者說期許,讓看到這些時裝的人,不自覺地就講眼光放到它們上,沒有隻可遠觀的疏遠,也不會讓人感受到參雜太多俗欲的斑駁。
而她,無論是最開始設計時裝,還是親手製作的那些,除開製作時的專注,她心裡想的,是希望這些服裝能夠讓張母的店鋪起死回生,卻沒有對著那些觀看的觀者做太多期待期許,所以即使能夠達到她的目的,也有許多人喜愛這些衣服,但卻始終給人疏遠感。
閔希站在原地,回憶過去她親手做的每一件時裝,逐漸有所獲得。
坐在螢幕對面的梵蒂岡看到畫面當中的女生,看著他曾經設計的某件作品,一動不動將近五分鐘。
而這件作品,雖然不是夏奈爾創辦至今最暢銷,最受市場歡迎的,但卻一直以來都是梵蒂岡心裡最鍾愛的,沒有之一。
只因為這一件時裝,是當時梵蒂岡應聘夏奈爾面試官時最初的即興創作。
與其說梵蒂岡鍾愛的是這款時裝,不如說,當初那個為了夢想證明自己的少年,令他懷念不已。
或許,她能給他驚喜?梵蒂岡冷靜打量著螢幕當中的女生,心中卻不由泛起了些期待。
與此同時,閔希似乎也從哪件梵蒂岡心中的白月光回過了神,再看向面前這些服裝時,眼中卻不再有迷茫困惑。
將那件衣服放回原位,閔希繼續往後看著其他時裝。
卻發現,之後的衣服卻再也沒有方才那一件如此令她感到深刻,甚至還出現了幾件給她感覺完全不一樣的時裝。
當閔希連續三次看到令她感到突兀的時裝時,心頭突然閃過了一絲疑惑。
當想起自己頭頂的監控裝置,以及監控裝置那邊,可能是誰在觀察時,閔希心中突然有了絲明悟。
看來,這些時裝應該就是對方將她叫到這裡來的原因了。
雖說,閔希意識到對方的目的之後,心中覺得“那位”有些想當然的自以為是了,他怎麼就能確認,以這種方式試探出來的資訊,是切實有效的呢?
萬一來到這件房間的人,什麼也不做,豈不是什麼也看不出來了?
還有,都七八十歲的人了,還用這樣的方式試探他人,她不知道到底是該說,“那位”是太過深諳人性還是太過幼稚。
扯了扯嘴角,閔希隨即將時裝都歸回了原位,見門外依舊沒有聲響動靜,閔希便施施然坐會了辦公桌前的座椅上,安靜的等待起來。
看到螢幕中的女子並沒有繼續打量房間當中的時裝,而是忽然坐回了椅子上。
那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面色上看不出在思考著什麼,卻也不似發呆一般沒有焦距,令梵蒂岡意外的是,坐回椅子上無所事事的閔希,居然沒有開啟手提包拿出手機玩,而是以這樣一副令人疑惑的模樣,如此放鬆的坐在他的私人工作室內。
對方甚至也沒緊張拘謹地在屋內以及門口徘徊,又或者是翹首以盼他的到來?
原本還打算在繼續觀察一回的梵蒂岡,卻不由因為閔希這十分令人意外的舉動,而提前結束觀察。
他實在太想知道,對方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了,以至於不想繼續在螢幕前繼續觀察,而是當面親口問她,為什麼她不繼續看那些時裝?
為什麼她一點也不好奇,他們將她叫來是為了什麼?
甚至一點也不膽怯拘謹。
要知道哪怕是一個成年人,成年男性,被叫到他私人工作室等待時,也小心翼翼的,手腳不知道往哪裡放。不僅頻繁地照鏡子觀察個人形象是否妥善,還往往會站在門口焦慮又緊張地等待著他的到來。
“神,您這是要過去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