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的第一場戲是室外戲。
非常的簡單。
他帶著耳機在前面走,而他媽,也就是顏影后飾演的角色走在後面喊他。
他沒有理會,就這麼走出了鏡頭。
在此之前,他換了一身校服,頭髮就是那種很乖或者說很蠢的型別。
青春年少,除了長得太好看,沒有任何缺點。
“步調,表情……”導演王徵在看林冬的臉色,如果林冬有不耐煩的表現,他就乾脆隨便糊弄一下就算了。
到時候該用替身的地方用替身,該模糊的地方就技術手段剪輯。
“喊我的時候,我就稍微慢一點,然後加快腳步?”林冬看過了劇本,劇本上對這一點並沒有描述,全靠他自己體會。
這個故事講的是——
男主受不了女主在生活中的強勢,出軌同事,然後被女主舉報,從而導致下崗,他留下遺書後跳江自殺。
女主在丈夫死後,靠一根扁擔養活著兒子。
兒子把父親的死歸咎到母親身上,在成為高考狀元后,將母親和扁擔掃地出門。
林冬飾演的是男主跳江十年後已經長大的兒子。
“對!”導演王徵明顯的鬆了口氣。
影后顏季也是如此,她甚至很驚訝林冬對這個小片段的理解。
先停頓一下,那是聽到聲音了,而隨後的加快腳步則表現出他的抗拒、逃避,還有一直隱瞞在內心深處的冷漠和仇恨。
“來試試吧,Action!”
書上說,優秀的表演必須要達到三個統一:
演員與角色的統一。
藝術和生活的統一。
體驗與體現的統一。
這樣,演員才能在角色中探索自我,在自我中體現角色。
這個時候他不是林冬,也不是克萊斯特,沒有北電,也沒有巫師,他是馬小寶,一個從小失去父親,一直生活在扭曲世界的孩子。
“過,表現的不錯。”王徵鼓掌。
導演笑的像是撿了錢一樣。
而林冬卻沒有那麼樂觀,他覺得導演只是想快點拍完然後讓他滾蛋。
在場務們處理燈光的時候,林冬湊到了編劇吳囡的身邊。
“吳老師好,我北電的,黃三石老師的學生。”
“哦,黃三石老師啊,我知道,你好,你好。”
態度瞬間就不一樣了。
這位編劇女士是北電畢業的,現在是中戲的副教授,根紅苗正的學院派。
林冬介紹說了自己是北電的,黃三石的學生,這就立刻成自己人了。
不然的話,他在人家老師的眼中也就是出品人塞進來的小鮮肉,都不知道用什麼部位巴結上金主的。
“吳老師,我想和你聊聊小寶這個角色,您能幫我分析一下嗎?”
“當然可以,來這邊坐著。”
“很多劇裡的人物都有個正反,都有個對錯,這部劇似乎不太一樣,每個人在自己的立場上都能站住腳……”
“你又覺得每個人都有錯,對吧?”吳囡笑了起來。
“對啊。”林冬沮喪的垂下了肩膀,他實在沒辦法理解這些麻瓜的想法。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環境,還有不同的成長經歷,都造就了不同的認知,不管他是巫師還是麻瓜,他都是個洋鬼子。
只能慢慢被同化,卻沒有看幾本書就活通透的道理。
吳囡發現林冬在專業知識方面還可以,很多東西幾乎可以算得上倒背如流。
但是他疏於人情世故。
還好林冬是出品方的人,還好他是北電的,還好吳囡是個老師習慣了上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