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截胡了大耳賊

第13章 鬥兵鬥將鬥陣

“那就開始第二場鬥兵吧,我的時間很寶貴的。”收回了盤龍棍,劉磐隨意的說道。

公孫瓚二話不說的跳下了戰馬,向著自己的隊伍走去。

這匹馬受損太嚴重,已經無法再騎了。

回到隊伍後,公孫瓚換了武器、戰馬,重新策馬而來。

“勇烈侯小心了。這五百士兵,都是從刀山血海中磨練出來的,名為白馬義從!”

剛才劉磐留了他一命,公孫瓚對劉磐的敵意也就消散了大半,善意的提醒著。

劉磐點了點頭,接受了公孫瓚的善意。

華歆不知何時來到了張飛的身邊:“三將軍,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可不好對付,主公能對付的了嗎?”

“嘿嘿,先生就擎好吧!”張飛的黑臉上露出了一口大白牙。

二人的對話,讓一旁的關羽露出了笑容。

華歆不再以勇烈侯稱呼劉磐,改成了主公,這就代表著避禍幽州的隱士們真正的歸心了。

馬蹄聲在莊園內響起,一隊隊騎兵從裡面疾馳而出。

白色的鎧甲。

白色的戰馬。

馬背上的騎兵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身高都是八尺,也就是185公分。

騎兵的手裡握著標準的騎槍,槍刃散發著銀白色的寒光。

戰馬的兩側,一邊懸掛著騎戰用的戰刀。

另一邊掛著短弓和箭囊。

每一個騎兵的裝備都屬於精品,遠遠比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要精良。

高階騎兵營裡招募的精銳!

兩個月的時間,劉磐招募了60個高階騎兵。

公孫瓚呆住了。

他發現自己重金為白馬義從打造的裝備,跟劉磐的騎兵一比,垃圾都不如!

幸好劉磐的騎兵只有60個,公孫瓚還佔據著數量上的優勢。

還好還好,還有的打。

公孫瓚心虛的擦了擦腦門上的冷汗。

鏗鏘的腳步聲響起,打破了公孫瓚的幻想。

120個雄壯的步兵走到了騎兵佇列後面,一手持刀,一手握盾。

刀與盾都和常規的裝備不同。

刀長六尺,有些像是唐朝的陌刀,比常規的三尺劍長了整整一倍。既利於劈砍,又能當成短槍刺殺敵人。

盾長五尺,寬一尺三寸,厚七寸。足以遮擋大部分的傷害,一旦結成盾陣,就算是騎兵衝擊也未必能衝的破。

在鎧甲的顏色上,步兵和騎兵是一致的,以白色為主。

高階步兵的身高和高階騎兵差不多,但卻要比騎兵更加的健壯。

兩軍對戰,講究兵種之間的配合。

大體上來說,騎兵剋制步兵,步兵剋制弓兵,弓兵剋制騎兵。

這是一個迴圈。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全都是騎兵,兵種單一,對戰劉磐的混搭兵力,很難佔到優勢。

因為劉磐至少有兩種作戰方式上的變化,公孫瓚只有一種。

幸好劉磐沒有弓兵啊!

要是這些騎、步精銳全都換成弓兵,可就真的沒法打了。

公孫瓚心存僥倖的鬆了一口氣。

然而他一口氣還沒吐完,莊園內腳步聲再起。

60個手持長弓的勁卒分成兩隊,來到了騎兵的兩側,形成兩翼守護的陣型。

這60個弓兵依舊是白色的戰甲,只不過不再是鐵甲,而是染成了白色的皮甲。

相比鐵甲,皮甲要輕巧許多,使弓兵的動作能夠更加靈活。

他們手裡的長弓要比騎兵的短弓更具張力,射出的箭也更具穿透力。

長弓的兩頭各有一個5公分長的尖銳凸起,如果被敵人近身,他們就會用兩端的鋒銳發起近戰。

同時,弓兵的腰間還懸掛著一柄短劍,背後交叉揹著兩個箭囊。

遠可攻,近亦可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