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第1067章 紙幣

如今大明本土再無藩王,所有藩王封地都在海外,尤其以美洲為主,二十多個藩王在美洲混的風生水起。

大明在美洲也有三個軍事基地,駐軍三十萬,主將採取十年輪番制,士兵服役期十年,分別有張煌言,張明振,張家玉,擔任都護府大都督。

大明三個都護府也有大量土地,以農場模式經營,主要用於養兵,無需再向朝廷上繳任何賦稅。

朱慈烺當然不會放任藩王作亂,為了震懾藩王,大明先進武器都集中在大明軍事基地。

而藩王麾下軍隊依然使用原來的武器,並改名王府自衛隊,每個王府衛隊人數被限制在兩萬。

現在美洲已經被大明控制,不再需要大量軍隊,也不會有外國軍隊踏上美洲大陸。

明協軍,大明駐軍,藩王自衛隊,大明在美洲總力在五十萬以上,外國軍隊踏上美洲等於送死。

雖然藩王都控制廣闊領土,但美洲地廣人稀,每個王府兩萬軍隊足夠用了,除此外,他們還有地方治安隊伍。

藩王控制的地盤稅賦,有藩王府獨立徵收,大明駐軍負責徵收藩王府應該上繳的賦稅,並上繳朝廷國庫。

所有明軍,包括藩王麾下軍隊在內,都採取建設兵團模式存在,三天訓練一次,農忙時要參加勞動……

……

大明皇子教育也和以往完全不同,神武皇帝朱慈烺的子女和朝中大臣子女教育方式基本相同。

他們前期不再有翰林院教育,如今翰林院相當於後世985大學,專門為朝廷培養高階人材。

皇帝子女和所有官員子女一樣,小學和中學全部化名就讀京師普通學校,高中進入皇家軍事學院學習三年,三年後進入翰林院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分配地方去做副職官員。

在此期間全部化名,不能暴露自己身份,地方任職三年回京師加封,願意去海外就藩,立即封王。

如果想留在大明本土,不想去海外就藩,不能封王,可以自行選擇在大明本土任職,身份只能是官員,後代也是如此。

嚴禁老子在朝中做官,兒子在海外就藩,防止父子內外勾結損害朝廷利益,甚至作亂……

宗人府主要負責監督皇子公主,一旦他們有什麼越軌之舉,或者任職期間胡作非為,必須上報皇帝嚴格處置。

這幾年,神武皇帝經常用不同身份進行私訪,並未發現有大的問題,當然,小問題任何時期都會存在,發現後讓內閣處置即可。

在此期間,神武皇帝發現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和官員沒有關係,而是大明的貨幣問題。

隨著大明快速發展,龍幣的弊端開始出現,不方便攜帶和交易。

一個人外出,身上攜帶五百龍幣已經很不方便,又重有容易暴露,成千上萬龍幣,單人已經無法出行。

朱慈烺知道,紙幣發行勢在必行了,但大明子民能接受紙幣嗎?這絕對是一項艱鉅任務。

當神武皇帝在朝堂上提出發行新貨幣時,大臣都懵逼了:

“龍幣很好啊,為何還要發行新貨幣?”

朱慈烺只能耐心解釋:

“朕說的新貨幣,確切的講,就是發行一種法定的紙幣,類似太祖時期所發行的寶鈔!”

正如神武皇帝所料那樣,一石激起千層浪,文武大臣反應過來,紛紛反對……

內閣首輔孫傳庭急忙上前施禮:

“陛下,這行不通呀,太祖皇帝雄才大略,但事實證明,發行寶鈔是一次錯誤的決定,當時的百姓和商鋪都被坑慘了,用民不聊生都不為過。”

孫傳庭顯然是知道洪武年間發行寶鈔的事,然而誹謗太祖確實需要魄力和勇氣,說到後來,孫傳庭聲音都變小了。

在孫傳庭之後,六部尚書等官員,都紛紛附議……

朱慈烺微微一笑:

“此紙幣非彼紙幣,不可同日而語!”

神武皇帝知道群臣會不理解,他並未不爽……

當年朱元璋發行貨幣,也算是突發奇想,原因是民間商人大額交易不便。

民間交易可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花個幾百兩,就隨便從身上取出幾塊銀子付錢。

明代一斤十六兩,按照後世算,一兩約等於四十克,五百兩也就是四十斤。

誰沒事會每天裝幾十斤重的東西在身上呢?

就算神武皇帝前期發行的龍幣,幾百塊也有幾斤重

民間倒是有不少銀號發行會票,也就是銀票,但銀號信譽度參差不齊且市場紊亂,於是乎在朱元璋主導之下,大明寶鈔應運而生。

這是大明兩百年唯一一次發行紙幣,洪武皇帝的出發點是極好的。

但限於經濟知識的欠缺,他根本不懂啥叫通貨膨脹,一個勁兒的印紙幣,就連給官員的俸祿也用紙幣。

導致後來買一石米,竟然需要拉一車大明寶鈔,信用崩坍之後,大明寶鈔一蹶不振,又成為皇帝們賞賜大臣的不二法寶。

從那時起,從百姓到官員,包括皇帝在內一直認為,紙幣這玩意兒不能造,造就是坑人,後來成為禁制。

神武皇帝畢竟是過來人,雖然他大學是歷史系,可基本的金融知識還是懂的,足夠在十七世紀掀起金融風暴了。

神武皇帝知道,大明發行紙幣已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

不論是金銀還是銅錢,都攜帶不便,現在已經有假龍幣出現,含銀量遠遠不足。

大明缺銅,銅錢造假就更猖獗了,明中葉以來,多有海商從南洋或者東瀛運來銅礦,而後私鑄假銅錢。

奸商們為了獲取暴利,在銅錢中夾雜其他金屬,導致民間流通的銅錢質量相差甚大。

朝廷官方鑄造的銅錢,一千文科兌一兩白銀,而民間私鑄的銅錢想兌換一兩白銀,往往需要一千六百文,甚至更高。

朝廷自己鑄造的銅錢,雖然貨真價實,但貨真價實的銅錢,其實朝廷是虧錢的,銅錢全手工打製成本極高。

一個熟練的制錢匠,一天製造出來的銅錢,其價值還不夠制錢匠的工錢以及原料成本。

造錢的賠錢,這話說出去誰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