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房,梁木匠正在幹活,他今天在刨平木板,用來做傢俱。
“要我幫忙嗎?”林恆笑著問道。
“不用,我這兩天只是把板子做好,不組裝,等過兩天一起組裝。”梁木匠搖了搖頭。
“對了,你要做的亭子,走廊這些木材全都已經處理完了,現在就差安裝上瓦,你的走廊和涼亭就算完工了。”
梁木匠指著屋簷下襬放的木材說道,這些全都是松木,山上砍的老松樹做的柱子和板子。
“好,等下午我爸和我哥回來,讓他們幫忙安裝一下。”
林恆將曉霞放下,進屋拿了桐油,準備給這些木板做一下防腐,露天的更容易被蟲蛀以及腐爛。
“叭叭~”
曉霞看林恆刷桐油,伸著小手要搶著玩,以為這是在做遊戲。
“不行哦,這不能玩,衣服髒了媽媽要打屁股。”
林恆警告她。
小女孩張著嘴,純澈的大眼睛看著林恆愣了一下:“媽……打我,我打……她。”
說完,就伸手去搶刷子去了,得益於林恆每天教她識物和說話,才一歲兩個月大的她口齒已經比較清晰了。
雖然說話還是隻有一兩個詞彙。
“希望你能當著你媽的面說。”林恆無語了,被女兒弄得幹不了活。
想了想,他回去拿了犁地用的韁繩,又拿了一個帶繩子的籮筐。
將繩子從一根柱子上穿過去,然後把籮筐吊在離地半米的高度。
曉霞傻傻看著,等林恆要把她抱起來放進去的時候突然抓住了他的衣服死活不鬆手。
“哇哇……”
小嘴當時就癟了,張嘴就哭。
“哭啥哭啊,可好玩了。”
林恆將籮筐拉起來在空中輕輕盪漾,曉霞哭著哭著發現似乎挺有意思,小手抓著籮筐邊緣,傻傻的看著外面。
“呵呵(=^▽^=)”
一下子,整個人突然又喜笑顏開了。
“果然鞦韆對小孩就是必殺技。”林恆搖搖頭,轉身去刷桐油了。
“叭叭!!”不一會兒小女孩叫了起來。
“來了,搖一搖,飛上天嘍!!”
林恆知道準是鞦韆停下來了,轉過頭搖上兩下。
沒過一會兒,曉霞就學會了搖這個字,脆生生的喊著:“爸爸,搖!”
就這樣,一搖就是一個上午,林恆把所有木構建全都刷上了桐油。
曉霞則在溫暖的太陽和搖晃的感覺中睡著了,鼻子上還有一個小泡,一會大一會兒小。
“你這帶娃有一手啊。”梁木匠看到這一幕誇讚道。
“哈哈,鞦韆就是必殺技。”林恆微微一笑。
他小時候一直都想有一個自己的鞦韆,為此還和大哥林嶽自己在後面林子裡建了一個。
只是因為用的藤條,沒玩一會就磨斷了,要重新弄。
12點半,秀蘭她們才從山上回來。
“太瘋狂了,竹稍崖全都是掰竹筍的人。”
林父搖頭道。
“你們弄了多少?”林恆看向林父,他今天揹簍都沒裝滿。
“我和你媽沒弄多少,就四五十斤竹筍吧,就看你哥還有秀蘭的收穫了。”
林父搖搖頭說,野竹林現在全都是掰竹筍的人。
這兩天山上人太多了,不是掰竹筍就是撿菌子摘金銀花的,野雞都不敢靠近,林恆想打獵都沒機會。
“緒安,你處理竹筍,我去做飯了。”林母知道已經有些遲了,把揹簍放下就進了廚房。
“好嘞。”
林父把在林子裡已經處理過一遍的竹筍再整理一下,就放進木桶泡著了。
這都是那種拇指粗的小竹筍,泡一泡水,味道要比那種粗竹筍好吃一些。
不多時,大哥林嶽和大嫂劉娟也回來了,兩人今天又跑去摘金銀花了,比昨天多很多,只有一點點菌子和竹筍。
林恆一問,才知道他們跑到了三葉溝那上面去了。
飯都快熟了,秀蘭和彩雲才從外面回來,兩人一個人揹著一揹簍竹筍,一個人揹著一揹簍的菌子。
“你們撿的蘑菇不錯啊,這麼多好東西。”
林恆看到揹簍裡有十幾朵雞蛋菌,許多雞油菌,反倒是牛肝菌撿的比較少。
“我今天運氣好,雞蛋菌都是我撿的,秀蘭嫂子撿了很多雞油菌。”
彩雲昂著下巴,頗有一種釣魚佬釣到了稀有魚種的驕傲。
“那我們要沾光了,趕快把雞蛋菌拿進去讓媽炒了吧。”
林恆有些饞了。
山裡人太窮了,只能吃吃蘑菇這樣子維持生活了。
中午下的是掛麵,用雞蛋菌做的哨子,那味道,酸辣的哨子配上爽滑的雞蛋菌,又鮮又爽。
再加上一些大蒜辣子和麵條拌在一起,林恆都顧不得燙,大口大口的往嘴裡送。
只有那種爽滑滿足的感覺直達大腦深處,整個人才舒爽的撥出了一口氣,渾身的飢餓和疲憊頓時一掃而空。
緊接著,就是更強烈的進食慾望,直到肚子撐了才算罷休。
平時吃麵不喝湯的林恆,今天把湯都喝的乾乾淨淨。
“爽,太爽了!”
林恆不由得讚歎道。
林母看了他一眼,很無語:“又沒人和你搶,直接往嘴裡倒呢是吧。”
其他人剛剛吃了半碗,林恆已經兩碗麵條下肚了。
“沒辦法,天生吃這麼快。”
林恆嘿嘿一笑,其實這是小時候餓狠了養成的習慣。
吃完飯,林恆給父親和大哥說了,走廊和亭子的材料已經準備好。
“弄好了那就幫忙建起來。”林父點點頭,休息了一會兒,三個男人就一起來到了林恆的新房子。
“林嶽,你別說,你說你老弟這房子這麼一裝飾,看起來是不一樣啊。”
林父看著林恆的後院,之前感覺一般般,但是現在修好了確實很有意境。
“是的,感覺坐在這裡喝茶都是一種享受,我回頭也在院子裡弄個亭子。”林嶽點頭說道。
“沒事啊,我的就是你們的,隨時都可以過來。”林恆嘿嘿一笑,他建造這房子最初的設想就是一個漂亮的農家小屋。
“好了,開始建造吧。”林父說了一句,三人去前面把木頭搬來。
這是一個三乘三9平方米的小亭子,四根主要的立柱幾天前就埋好,立柱是邊長二十公分的松木,埋進土裡的部分做了碳化,刷了三次桐油。
“林恆你把梯子扶好了,我和你哥來搭建橫樑。”林父說了一聲,將梯子靠在立柱上,一手拿著橫樑爬了上去。
立柱上有打好的孔洞,將橫樑穿過去,四個立柱就連線到了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立體結構。
伴隨著一陣敲擊之聲,木頭橫樑全都穿過去了,林父加了一些木楔子將其徹底固定,然後就騎在了橫樑上。
“把短立柱給我。”
林父又道。
緊接著就是在橫樑中間以及兩邊安裝長短不一樣的立柱,中間高兩邊低,一個三角形的框架就形成了,然後上樑定椽子,開始鋪陶瓦。
由於所有木頭梁木匠提前都弄好了,直接安裝還是非常快的,花了一個半小時,一個四四方方的木頭小亭子就做好了。
一邊對著魚池上的小木橋,坐在亭子里正好能觀看到溪水潺潺,魚兒戲水,等之後魚池裡放上一點蓮花,那種意境就會更加濃郁。
林父站在亭子看了看,一雙眼睛在院子裡掃過,當了一輩子農民的他很少在享受方面下什麼功夫。
因為他的肩上揹著一個家庭的重擔,嘴裡最常說的話就是等我老了,要好好休息一下,弄個魚池,修個魚塘,自給自足,遊山玩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