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30章 三河劉的葫蘆

三河劉,頂階葫蘆器的代名詞。

也是讓葫蘆價值千金的三個字。

葫蘆器,又叫匏器。

匏器,可以理解成葫蘆的一種深加工。

將雕刻藝術運用到葫蘆上,讓葫蘆具有更好的觀賞性與實用性,價值也大大增加。

這物件從明代就有了,但一直到清中晚期才聲名大顯。

清代咸豐年間,在靠近京城之地的三河縣,出了一位極為厲害的人物,名曰:劉顯庭。

他所種之葫蘆極為神異。

其葫蘆表皮異常堅實,內力卻異常柔軟,用行內之話來講,乃是糠胎瓷皮。

可說是製作葫蘆器的天生絕佳材料。

於是從那時起,劉顯庭製作的葫蘆漸漸被人喚作:三河劉。

三河劉的葫蘆,除了美觀之外,在處理內瓤方面更是有著令人驚歎的技藝。

蟈蟈進入葫蘆之後,叫聲異常歡快敞亮。

在爭鬥之時,戰鬥力更是驚人,往往能夠成為最後的勝者。

有傳說稱,三河劉的葫蘆能夠讓這些鳴蟲在裡面安穩過冬,且戰鬥力絲毫不減。這對於京城那些喜愛鬥蛐蛐、鬥蟈蟈的達官顯貴而言,無異於無價之寶。

要知道,蟈蟈、蛐蛐這些鳴蟲的壽命極為短暫,短則三五個月,多則七八個月便會自然死亡。

培養一隻大將軍鳴蟲不知道要多少天的不眠不休,幾個月就死了,這誰受得了。

所以哪怕砸鍋賣鐵都得買一個三河劉葫蘆,讓自己的鳴蟲住進去。

如此一來,在當時,三河劉的葫蘆價格貴得驚人,往往要二三百兩銀子一個。

可受制於品種與種植技術的原因,三河劉所種的葫蘆產量很低,每年的成品葫蘆多的時候不過數百個,少的時候僅僅只有兩三百個。

而製作葫蘆器並非做一個便成一個,還會因各種原因造成損耗。

據說三河劉的成品蟈蟈葫蘆每年也不過數十個。

如此一來,三河劉的葫蘆根本無法滿足那些買家的需求。漸漸地,其價格甚至漲到六七百兩銀子一個。

當然,這究竟是真是假,沈愈也無從得知。因為三河劉的老葫蘆在市面上已然很難見到了。

而如今,老人這攤子掛出了三河劉的招牌,沈愈確實有些驚訝!

此時,顧青青已經把手串的錢結算完畢。因為價格還算合適,沈愈也沒有還價。

大熱天的,老人做生意也不容易,為了幾十塊錢還價實在沒有必要。

“老伯,您這葫蘆多少錢一個啊?”顧青青指著手中包漿醇厚、色澤亮麗的一個葫蘆器向老人問道。

看她那愛不釋手的模樣,顯然是從內心深處喜歡手裡的這個葫蘆。

老頭伸出一個巴掌,然後又翻轉了兩下:“咱這葫蘆不貴,一千五一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