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這寶光怎麼突然自己冒出來了?
執壺上方三寸處突然出現的青色寶光,著實讓沈愈呆住了。
因為這是他不曾預料到的。
此時的沈愈雖能做到表面不動聲色,但心中已在飛快計算寶光出現的各種原因。
凝神注視古玩十秒鐘以上會出現寶光,這一點沈愈已經知曉。
但青色寶光應該出現在明代古玩上才對,自己手中這隻銀質執壺,以沈愈的經驗來看,無論是從器型還是在紋飾上分析,都應該是清咸豐到光緒這段時間的。
所以,縱然出現寶光也該是藍色寶光。
並且寶光大小也不對。
這隻執壺雖是鴛鴦壺,但因為品相一般,其價格最多幾千塊。
按照經驗,根本就不該有寶光出現。
更讓沈愈難以理解的是,這隻銀質執壺所凝結的光團竟如同蠶豆般大小。
與錢老那枚青田燈光凍印章的寶光不相上下。
甚至還要大上那麼一點。
這怎麼可能?
要知道錢老那枚青田石印章的市場價格至少也是百萬元起步。
難道這銀質鴛鴦執壺比燈光凍印章還貴?
不可能,怎麼想也不可能。
可是寶光的出現必然有其原因,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
“執壺本身不值錢,難不成是這執壺內部另有乾坤?
“就如同古玩行中廣為流傳的畫中畫,瓷中寶,肚中寶一般,在壺中還藏著其它的寶貝?”
沈愈打小接觸古玩,聽到的撿漏奇聞難以估算。
其中有不少畫中畫與瓷中寶的故事。
所謂“畫中畫”指的是畫紙之下還藏著另外一張完全不同的字畫。
比如古代某人得到一張小李將軍的水墨山水真跡,但他又不想被其他人知道,只想將這幅真跡留給自己的後人,於是就選擇重新裝裱做一幅畫中畫出來。
具體步驟是將另外一張畫工稍顯粗糙,筆法卻有可取之處的山水畫覆蓋住真跡。
這樣就算有人看到也只以為是張普通字畫,但因為畫有可取之處又不會隨意丟棄或者毀壞,這樣畫中畫就可以安穩儲存下來了。
從這一點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肚中寶”與畫中畫類似,也叫作像中寶,就是佛像肚子中另有乾坤,裡面藏著其它的古玩小件。
最後就是這“壺中寶”了。
壺指的就是金銀器類的酒壺以及銅製酒壺,裡面也是藏著古玩小件,比如玉佩,掛墜,戒指,手鐲等等。
“壺中藏寶”沈愈親身經歷過一次。
那是去年的端午節,沈愈當時還在寶玉軒工作。
上午十點,他去店裡地下保險庫取一個客戶預定的清代紫砂壺。
能放在寶玉軒地下保險庫的古玩至少是價值三十萬以上物件,這件紫砂壺也不是凡品,乃是清代制壺一代宗師陳鳴遠的作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