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75章 康熙官窯青花筆筒

畫面之中,一位頭戴斗笠、身形瘦弱的布衣牧童滿臉惶急的騎坐在一頭憨態可掬的大水牛背上。

此時天色陰沉昏暗,從旁邊樹木以及稻穀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的情形來看,顯然是狂風乍起。

天上的雨點隨時都會傾盆而下,而牧童離家尚遠,心中擔憂會被這惡劣天氣阻攔,無法順利歸家,故而顯得極為緊張。

反觀大水牛,卻顯得頗為淡定從容,一邊邁著穩健的四蹄奮力狂奔,一邊扭頭似乎在安慰牧童莫要著急,一切有它這頭老牛頂著。

“康熙官窯‘風雨牧歸圖’筆筒,就請諸位給俺老林掌掌眼吧?”林西風嘴上雖說得極為客氣謙遜,但臉上的表情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滿滿的都是得意之色,那副模樣好似已經在心底篤定這是一件毫無爭議、大開門的老物件,對其真偽與價值充滿了自信。

“林老闆,你這筆筒不錯啊。”鄭從遠率先開口稱讚道,他的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青花筆筒,眼神之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喜愛之色。

察言觀色乃是從事古玩生意之人必備的重要本事,沈愈敏銳地察覺到鄭從遠對這件青花筆筒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由此沈愈暗自推測,鄭從遠此人的興趣愛好頗為廣泛,應當是對瓷器、雜項、字畫等各類古玩皆有涉獵。

這一點從他此次邀請的人員構成便可略知一二。

首先,《古瓷齋》乃是專營瓷器的古玩店,其在市場中的名氣雖說僅比《博古堂》稍遜一籌,但也堪稱赫赫有名。

而錢老更是貨真價實的瓷器鑑定大師,李老既然聲稱他店裡鎮店壓堂的是宣德青花,那必定所言非虛。

據沈愈所知,林西風的林記古玩同樣是以經營瓷器為主。如此一來,在這廳內的六個人當中,就有兩位是在瓷器鑑定領域造詣深厚的行家。

再說到李翰林李老,他在這群人當中更是堪稱宗師級別的人物,無論是瓷器、字畫,還是雜項,無一不精通,無一不擅長。

這群人之中,不是古董大商家,便是腰纏萬貫的大富豪,唯有自己只是一個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可為何李老提出帶自己來參加這個小型鑑寶會,而對方還欣然同意呢?

沈愈心中對此十分清楚,其根源就在於底氣。

說起楚州舊貨市場的古玩店鋪,眾人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古玩三大名店。

而在這三大古玩店之中,其中有一家便是李翰林所經營的《翰林閣》。

《翰林閣》自1984年開店營業,至今已有28年的悠長曆史。

由於李翰林本身對於古玩雜項就極具天賦,在得到沈重樓的悉心指點之後,其鑑定字畫瓷器的能力更是如虎添翼,突飛猛進。

如今的《翰林閣》已然成為楚州古玩全品類第一名店,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威望。

李翰林說《古瓷齋》壓堂鎮店的是宣德青花,他自己店裡又何嘗不是呢?

並且還不止一件,而是兩件。

第一件,明永樂青花纏枝壓手杯。

第二件,明永樂青花抱月瓶。

二者皆是永樂青花中的稀世珍品。

並且這還僅僅只是《翰林閣》中所珍藏瓷器的冰山一角。

鑑寶會,亦稱為鑑寶交流會,其規則便是人人都要攜帶一件古玩前來參會。

所以沈愈暗自猜測,鄭從遠帶來的那件古玩大機率是一幅字畫。

因為李胖子就是鑑定字畫的行家,而李老鑑定字畫的功底更是比李胖子不知要強上多少倍,自己亦是專供字畫古帖的鑑定。

基於此,沈愈推斷鄭從遠帶來的古玩百分之九十九會是一幅古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