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懷揣這種心思的劉嗨忠當然希望事件越鬧越大。
而閻富貴作為三大爺,同樣清楚這一點。
儘管他在劇中看起來只擅長算計和吝嗇,但實際上並不愚蠢。
當劉嗨忠給他使眼色時,他也立刻領會了意圖,隨即笑著附和:“我覺得二大爺說得很有道理。
我們現在毫無頭緒,總不能就這麼算了。
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報警是最好的選擇。
否則,如果我們一直找不到小偷,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要知道,天長日久防賊是不可能的。
今天偷雞,明天就可能偷別的東西。
到時候損失更大,更麻煩。\"
閻富貴與劉嗨忠一唱一和,逐漸說服了周圍的人。
想到將來某一天自己的家也可能被盜,大家再也坐不住了。\"二大爺、三大爺說得對,既然我們查不出小偷,那就報警吧!”“沒錯,再這樣拖下去也沒有意義,不如請民警來解決。\"
“我贊同兩位大爺的看法,還是直接叫警察來處理吧!”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讓易忠嗨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
他本不想把事情搞大,以免影響自己的聲譽。
但事已至此,單靠他一個人已經無法定奪了。
若想繼續維持“大事化小、內部解決”的原則,必須找到支援自己立場的人。
思慮間,易忠嗨迅速環顧四周,發現起鬨的多為年輕人,而上了年紀的卻鮮少發言。
他靈機一動,將目光投向了賈張氏。
“老嫂子,咱們院子裡除了那位聾老太太,您和我媳婦年紀最大。
您看今天這事,是報警還是自行解決呢?”
在那個時代,院裡事務不僅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還強調晚輩聽從長輩。
劉嗨忠和閻富貴幾句性的話點燃了年輕人們的熱情,易忠嗨便將希望寄託於幾位老人身上。
除去聾老太太以及三位大爺,院裡老人輩分最高的便是自家媳婦和賈張氏。
媳婦自然需要回避,因此賈張氏的態度至關重要。
易忠嗨深知,相較於年輕人,上了年紀的女人雖然平時愛爭執,但面對重大事件時往往缺乏主見,也不願驚動官方。
畢竟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仍有殘留。
所以他相信,只要開口,一定能得到這些女性的支援。
可他萬萬沒想到,賈張氏瞥了秦懷如一眼,又看了看傻柱,竟大聲說道:“依我看,這事得報警。
偷雞的就是壞人,必須嚴懲!絕不能讓他們逍遙法外!”
此話一出,直接讓易忠嗨愣住了。
賈張氏突然轉變態度,決定報警,這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一向害怕麻煩的她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連劉嗨忠、閻富貴以及秦懷如等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大家對此議論紛紛,誰也摸不清賈張氏的真實想法。
其實,其中的緣由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外人恐怕很難猜到。
賈張氏之所以選擇報警,全因內心深處的陰暗情緒和報復心理在作祟。
而她的報復物件,竟是傻柱!
傻柱從廠裡帶回一隻雞,卻沒有立刻送給她家。
賈張氏認為這樣對待自己的孫子棒梗不公平,她覺得傻柱沒有盡到做長輩的責任。
棒梗對她特別親近,甚至只偷傻柱的東西,這讓賈張氏更加不滿。
她認為傻柱身為軋鋼廠的大廚,生活優渥,卻忽略了家人,實在不該。
你看看我可憐的孫子棒梗,那麼懂事的孩子,卻只能吃你帶回來的剩飯剩菜,你不覺得愧疚嗎?平常讓我們全家吃你的剩菜也就罷了,好不容易弄到一隻雞,為什麼不快點送來讓棒梗改善生活呢?
老天爺啊,你怎麼能這樣自私,這樣無情!
自從聽說你今天帶回了一隻雞,我就一直這麼想。
我覺得你把雞藏起來,簡直是沒人性的表現。
你傻柱要是不怕遭天譴,就繼續這樣吧!
其實,自從得知傻柱帶回雞的訊息,我心裡就充滿不滿。
我覺得他不送雞來就是忘恩負義。
正常人都不會這樣想。
只有那種忘恩負義的小人才會有這樣的念頭。
簡單來說,你對他的好,他視作理所當然,一旦停止幫助,他就對你恨之入骨。
瞭解了賈張氏的想法後,她的行為就容易理解了。
畢竟以她的智力,複雜的道理難以理解。
但她清楚一點,易忠嗨總是偏向傻柱的。
因此,賈張氏稍微一思考,就得出結論:易忠嗨支援的,她就反對;易忠嗨反對的,她就支援。
於是就有了她剛才的話。
看到賈張氏帶頭指責,院子裡的一些看客也跟著附和,主張報警請民警來主持公道。
一大爺意識到再說什麼都沒用了,婁曉娥已經推車出門了。
他只能接受現實。
方建設看到這一幕,感到既驚訝又困惑。
他之前在反駁許大茂時提到了“報警”,不過那只是隨口一說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