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趙志之後,謝遠的新政,在南陽獲得了空前強大的民意支援。
南陽水利司,正式在府衙旁掛牌成立。
工匠李穿上了嶄新的官服,第一次以“總司”的身份,走馬上任。
他在司衙門口貼出的招工告示,僅僅第一天,就吸引了數百名聞訊而來的能工巧匠和青壯勞力前來報名。
“聽說來水利司幹活,不僅工錢給得足,每天還管三頓飽飯!”
“是啊!這可是給首輔大人幹活,給咱南陽辦大好事,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以工代賑”的政策,大受歡迎。
許多在洪水中失去了田地和房屋的災民,透過加入水利工程隊,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和食物。
整個南陽的社會秩序,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安定了下來。
然而,幾天之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
工匠李愁眉苦臉地,來向謝遠彙報。
“首輔大人……”他一臉的為難,“這……水利工程雖然是開工了,但進度,卻異常的緩慢。”
謝遠放下手中的圖紙,問道:“哦?是何原因?”
工匠李嘆了口氣,解釋道:“大人,問題出在‘工具’上。”
“我們現在手裡用的,還是那些祖輩傳下來的老舊鋤頭、鐵鍬,開挖河道,全憑一股子蠻力,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他頓了頓,聲音裡帶上了一絲怒氣。
“下官也曾派人,去城裡幾家最大的鐵匠鋪,想訂購一批新工具。可他們,就像是提前說好了一樣,都說沒有多餘的鐵料,爐子也壞了,沒法為我們打造新工具。”
謝遠立刻意識到,這是趙志倒臺之後,那些與他利益相關的舊鄉紳和鐵商們,在用這種“軟釘子”的方式,暗中抵制他的新政。
唐寶在一旁聽了,當即拍案而起。
“反了他們了!一群不識好歹的東西!”
他對著謝遠請命道:“老師!這事簡單!我立刻派人,從外地調運一批上好的鐵料過來!或者,乾脆讓咱們唐家的商隊,自己開個爐子,來承接這批工具的打造!”
謝遠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不行。”
“寶兄,你記住。南陽試點,我們要探索的,是一條能讓南陽‘自給自足’,能自我發展的道路。如果事事都靠唐家從外部輸血,那這個試點,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他看著窗外那熱火朝天的工地,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而且,這也是一個,收服本地人心,整合地方力量的,絕好機會。”
他沒有像唐寶建議的那樣,去直接找那些鐵商的麻煩。
而是做了一件,看起來與水利工程,毫不相干的事情。
他宣佈,“南陽實學書院”,即日起,正式開始招生!
招生簡章,貼滿了南陽城的大街小巷。
簡章上的內容,再次在南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不考四書五經?只考算術和……格物?”
“格物是什麼?”
“不知道,但你往下看!凡是被錄取的學子,不僅免除所有的束脩和學費,每月,還可從書院,領到三鬥白米的助學金!”
“什麼?!讀書不僅不要錢,還能領米回家?!”
這個訊息,對於那些祖祖輩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飯都吃不飽的貧寒家庭來說,簡直就是聞所未聞的天大好事!
招生考試當天,實學書院的門口,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謝遠親自坐鎮,擔任主考。
考試的題目,也千奇百怪,讓所有習慣了之乎者也的讀書人,都大跌眼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