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

第332章 名聲赫赫

【《華爾街日報》:美林證券公佈蘋果上市最新程序,面向機構的三千一百五十萬股股票已經全部售罄,交易均價為十點九八美元。這意味著蘋果在諸多機構的心中,價值三十七億美元!】

【《紐約時報》:估值超過三十七個億!蘋果電腦正式成為自福特汽車上市以來過去二十年裡最大ipo!三個二十歲的年輕人重新整理了歷史!】

【《華盛頓郵報》:史上最年輕的十億富豪或已誕生!蘋果電腦的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記載,命運遊戲的創始人,蘋果電腦的投資人伊森·瓊斯擁有蘋果電腦七千六百一十四萬股的股票,按照機構給出的十點九八美元來算,這裡的財富將高達八點三六億!再加上沒有上市的命運遊戲,出生於一九五五年的伊森·瓊斯已經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十億富豪!沒有之一!】

【《今日米國》:最新訊息,蘋果定價11.11!】

【《洛杉磯時報》:史蒂夫·喬布斯公開蘋果敲鐘日!12.12!】

當伊森重回禮堂,將六十三名幸運兒的名字一一念出後,和上市有關的所有準備流程便已經進入了尾聲,沒有買到的公司錘頭喪氣,幸運搏到的金融機構也不開心,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戰爭中只有一個贏家。

而這個贏家,還不是他們。

但即便如此,與之有關的訊息依舊被美林證券宣揚了出去,當接近十一美元的購買價鑽進各路媒體的耳中後,無數驚歎也化作文字,裹挾著墨香,出現在紙面之上,走到了民眾手中。

接著……

全球最年輕十億富豪的頭銜,便落在了伊森的腦袋上。

當然了,甭管外界如何吵鬧,伊森都不在意。

因為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虛名,更別說,早在幾年以前,他就已經觸控過一億現金了,和真金白銀相比,全都是泡沫的股票又算什麼?

賣又不能賣,想讓它大漲?那還得好好再幹四十年!

說真的,在被資本連盯五年後,伊森是真的累了,操辦實業的痛苦讓他想要退休,而保住財富的壓力讓他只能前進。

“老闆,全部搞定了。”

就在伊森胡思亂想時,史蒂夫·鮑爾默也鑽進了他的辦公室。

這個光頭一手扯著脖頸上的領帶,想要呼吸更多的空氣,一手在空中揮舞,道:“和蘋果有關的那批人已經全部走了。”

“包括那個想和你溝通的麥道夫。”

“我直接把他踹上了飛機,告訴他不要再來……”

雖然拍賣會進行的很快,但後續的事項還有很多,並非簡單一錘就能結束,而那些瑣碎的小事就不用伊森親自去管了,美林可以打理完畢。

只不過這其中有一些東西需要他簽字,因為懶得一直待在現場,所以他便喊來了鮑爾默,讓其集中匯總,然後再交給自己。

正因如此,鮑爾默才會出現在收尾的隊伍中。

而當他把所有的事情全都處理完畢後,身為伊森的助理,他也順手扛起了東道主的責任,把美林的工作人員盡數送走,至於他嘴裡的麥道夫嘛……

沒錯。

就是未來那個世人所熟知的麥道夫。

那個搞出史上最大龐氏騙局的麥道夫。

麥道夫早在一九六零年的時候就在華爾街裡打滾了,為了和同行競爭,他開創性的將計算機引入公司,以追求更快的資訊傳播。

由於納斯達克在籌建時,他們的目標便是打造一個智慧化的交易平臺,所以當納斯達克的管委會得知,麥道夫是華爾街裡的領先者後,他們便向麥道夫發出邀請,讓他來做技術指導,併成功的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的股票市場。當納斯達克正式建立後,為其提供了大量服務的麥道夫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那裡的座上賓。

因此,當蘋果決定要在納斯達克上市後,只要麥道夫願意,他便能和蘋果產生接觸。而他這回過來,一是想要親眼目睹一下從未見過的荷蘭拍賣;二是想要和蘋果公司溝通一下,嘗試採購蘋果電腦,將電子交易的可能繼續擴大;三嘛……那就是和伊森·瓊斯認識下,建立關係。

當然了,在此同時,他也給伊森遞交了名片。

吹噓了一下自己的公司,講述了一下自己公司的投資收益。

如果伊森是個土著,那或許會被麥道夫的高回報所吸引。

但可惜,伊森不是。

懶得和他溝通的伊森連名片都沒收,直接回了一句——

“我只給蘋果投了五萬。”

下一秒,四年一萬六千七百二十倍的回報率差點沒把麥道夫噎死。

可就算是這樣,麥道夫也沒氣餒,還想給伊森介紹自己的基金。

那孜孜不倦的模樣,讓伊森浮想聯翩。

實際上,伊森知道這傢伙在追求什麼。

作為北美當下最紅的炸子雞,他應該是麥道夫最想拉攏的投資人。

只要伊森買了他們家的基金,那這就能成為麥道夫最好的攬客廣告。

伊森甚至都相信,這傢伙為了拉攏自己,可以搞出什麼投資一千萬,年化二十點,一年返兩百,五年全還完,剩下都白賺的操作。

雖然這種回報率聽起來很誘人,就算是龐氏騙局也誘人,而且伊森也相信,就算自己投了,幾十年後聯邦也不會讓他還錢,但……

他對這種騙局沒啥想法。

送了麥道夫一個‘滾’字,然後讓安保將其拖走。

並和美林的人打了個招呼,表示不想再見到他。

同時,他還和納斯達克的人強調……

“這傢伙要是再出現在我的面前。”

“那我的下一家公司就會在紐交所上市了。”

雖然納斯達克的人不明白伊森為什麼這麼反感麥道夫,但他們還是將腦袋點的和啄木鳥似得,並拍著胸脯保證,“他絕對不會再來加州!”

既然這傢伙滾蛋了,那伊森也就無所謂了,連續忙了幾個月沒怎麼關注自家公司的他打了個哈欠,道:“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外面發生了什麼大事嗎?有什麼需要我特別注意的?”

伊森也懶得問公司有沒有事。

如果有事,鮑爾默、伊芙琳肯定會通知他的。

沒說?那當然就是沒有啦!

“呃,老闆,有三件事情我要和你彙報。”

鮑爾默十分上道,點頭說道:“第一件事情和派拉蒙有關。”

“他們可能無法吞併世嘉了。”

“what?”伊森眨巴了下雙眼,沒有聽懂。

鮑爾默則繼續說道:“今年六月份,在你拒絕通用輪胎後不久,世嘉和派拉蒙的母公司海灣和西方工業便出現了問題。”

“他們在紐約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向世界展現了他們的新產品,電動汽車,那個專案讓人非常的失望,導致他們公司的股價驟然暴跌。”

“投資人不相信他們,市場不相信他們。”

“這直接讓他們陷入了財務危機。”

“現在的他們需要大量的現金以應對問題,所以……”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正在嘗試著甩賣旗下公司。”

電動汽車其實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設計了,早在十九世紀,就有很多科學家表示,未來會是電動的時代,只不過大家一直都無法解決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導致這個產品直到二十一世紀才真正的綻放出一定的光彩。

而海灣和西部工業便是電動汽車的推動者之一,他們早在十年前就在研究這個東西了,不僅如此,他們還從聯邦能源部那兒拿到了高達一千五百萬的專案補貼,能源部希望他們能夠開發出一款續航達到一百四十英里,也就是大約能跑兩百一十五公里的電動汽車。

拿到錢後,海灣和西部工業便在這上面瘋狂鑽研,今年年初,他們終於有了結果,他們表示,自己研發出了一款可以以每小時六十五英里的速度連續行駛一百五十英里的電動汽車,充電時長,最多隻要八小時。

聽到這個訊息後,能源部大喜過望。

在看了海灣和西部工業的測試報表後,能源部更是讚賞的表示,按照海灣和西部工業的研發速度,當千禧年到來時,米國的汽車工業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市面上百分之三十九的汽車將被純電汽車所取代。

然而,等海灣和西部工業召開完釋出會,將車輛交付給能源部後,能源部一測才發現,一百五十英里的續航那特碼的是扯淡!

那是電池和電機在不搭載框架下的最理想狀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