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午賣掉三百一十三臺機器,賺得三十七萬美元,這個數字在1975年的米國已經是非常的多了。
簡單的算了下分成,打工人兩年半的收入,讓伊森的臉上樂開了花。
雖然他沒有成為十萬富翁,但這賺錢的速度,不比隔壁買土豆的快多了?
而在短暫歡慶過後,下午,諾蘭·布什內爾便讓雅達利的工作人員開始送貨。
一百多名員工齊上陣,兩人一輛皮卡往外躥。
直到這時,伊森才發現,原來雅達利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身兼數職。
拿起標尺毛刷的時候,他們是工程師,穿上正裝制服的時候,他們是接待員,而當他們鑽進自己的座駕時,他們又是公司的送貨員兼外派維修員。
前兩項都還好,而第三個私車公用的事情,則讓伊森佩服無比。
換做幾十年後,資本家們膽敢讓員工們這麼做,那可是會引起民憤,鬧事遊行的。
當然了,雅達利,又或者說是諾蘭·布什內爾也不讓他們白乾。
在工資照發油費報銷的基礎上,每送一臺機器,便多發他們五美元獎金。
正常人一車拉個四臺,半天就能收入二十美元。
這可是大多數人一天的日薪!
重賞之下,雅達利的工作人員那可是幹勁十足。
望著那熱火朝天的場景,雙手揹負在那充當監工的伊森面露滿意,同時,他也感慨道:“諾蘭,這就是你們成功的關鍵?以最快的速度卷死其他的競爭對手?”
雖然諾蘭·布什內爾不明白什麼是卷死,但他知道伊森是在說雅達利的執行力牛嗶。
於是他便雙手叉腰,笑著道:“沒辦法,誰讓以前,電子遊戲行業最注重的就是時效性呢?”
“客戶訂貨後,如果我們沒法在兩天之內給他們送過去,可能第三天,他們的店門口就會擺放著我們競爭對手的仿製品了。”
“模仿就是這麼快!”
“所以,幹我們這一行的,時間,那就是生命!”
“機器賣的越快,我們就得送的越快!務必讓那些想要賺錢的商家愛上我們!”
伊森喜歡這樣的做法,而在他的注視下,雅達利的傢伙們更是展現了驚人的效率。
下午一點左右出發,傍晚五點左右,就已經回來了。
那一張張簽單,意味著一迭迭綠油油的富蘭克林已經到手。
更絕的是,在此同時,諾蘭·布什內爾又和留在公司的同事們打了上百個電話,與薩拉門託、洛杉磯和聖地亞哥的合作方取得聯絡。
溝通的內容也很簡單。
先是自報家門客氣道好,然後直接擺出事實,表示我們今早開了個新品介紹會,聖何塞和舊金山的老朋友們非常給面子,直接買了六百二十六臺。
接著講述,我們這回的機器能夠限制玩家的遊戲時間,你要是感興趣的話,我可以看在老朋友常合作的面子上,給你留幾臺。
你要是不確定能要,那也沒關係,明天我們會在薩拉門託、洛杉磯和聖地亞哥搞活動。
到時候你直接來就行。
當擺事實,拉關係,曾合作的組合拳一起出現後。
對方很自然的就表示,明天一定到場。
更有心急的,直接就定了。
再然後嘛……
僅僅一個下午,接近兩百通的電話裡,諾蘭又帶人幹出了一百多臺的銷量。
在公司下屬全部回來後,當天晚上,諾蘭更是安排好了次日出差的送貨行動。
當第二天晚上到來後,吃完晚飯的伊森踩著點去雅達利檢視成績時,早晨出去兩百臺,晚上倒欠幾十臺的成績,更是讓他歡喜無比。
然而,正當伊森琢磨著,若是按照這種出貨速度,估計要不了多久,《snake game》的出貨量就能躥上一千臺時,諾蘭·布什內爾卻向所有雅達利的員工下令——
“各位,從明天開始,又或者說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在製作《snake game》的遊戲整機了,所有人只做電路板。請注意!我說的是不做整機了!所有人只做電路板!只做電路板!”
‘???’
這個決定讓伊森有些無法理解。
他不明白,諾蘭·布什內爾為什麼會突然放棄整機銷售了。
因為現在的整機銷售勢頭很好啊!
在整機利潤比遊戲主機板高的情況下,做整機明顯收益更多啊!
而就在他琢磨原因的時候,史蒂夫·喬布斯倒是給出了答案。
“在挑選第一批邀請客戶和第二批送貨客戶時,我們會選一些好說話的。”
“他們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全盤接受我們的推銷。”
“如果一開始我們跟客戶說,讓客戶把店裡所有的電子街機換成《snake game》,他們肯定是不同意的,因為市場從未檢驗過《snake game》的能力,所以他們寧願花錢購買整機,用時間來檢驗《snake game》的效果,用眼睛來見證《snake game》的成績。”
“而等他們走完這一步後……”
“明白《snake game》真的能賺錢的他們,以及其他商家,就絕對不會在接受整機的購買了。”
“既然新遊戲比老遊戲更能賺錢,那他們為什麼不直接換機呢?這樣一來,能夠節省不少進貨成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