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間混幾年

第650章 似曾相識

作為爪哇排名第二的大財團,金光集團的二太子黃鴻年,基本上每個對九十年代那段歷史有所瞭解的同學都應該聽說過。

這位華裔商人大抵是最早從南方講話中讀出商機的外籍企業家,在新加坡和香江一直從事資本活動的他,不但早早地收購了香江股市一家名叫紅寶石的日資虧損公司,將其易名為中策,自稱“配合華夏改革開放策略”之意,更是在今年南巡講話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試水大陸市場。

他試水的第一家企業是sx省的太遠橡膠廠,屬於典型的老國營企業;

或許是國內太缺資本,又或者是太原橡膠廠沒有信心迎接未來的市場化挑戰,又或者是當時在破三鐵的過程中遭遇了種種不順。

總而言之,在省裡的協調下,短短几天的時間,就敲定下來了合資並股的事宜,甚至從談判到簽約,到公司開業以及資金到位,前後攏共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堪稱是神速。

然而在山西完成並股後,這位商人並沒有收手,而是馬不停蹄地地轉赴杭州,在市裡的協調下,一口氣收購了兩家效益非常不錯的企業……西湖啤酒廠和杭州橡膠廠。

當然,作為回報,同時也收購了一家虧損的電纜廠。

甚至在此之後,他又來到了泉州,一樣的路數,一樣的操作,一口氣合併收購了泉州41家各類企業。

除此之外,帝都、重慶、大連、銀川、煙臺,處處都留下了這位商人的足跡——光是1992年4月到1993年6月這短短14個月內,黃鴻年就斥資4.52億美元合資並股了196家國營企業,後續又陸陸續續地收購了一百多家,其風頭之盛,可謂是一時無兩。

媒體甚至為其創造了一個專用名詞——中策現象。並不吝各種歡呼雀躍的討論和褒獎,甚至到了上綱上線的程度。

沒法子,南方講話後,國內發展意識復甦,舉國期盼開放而不得法,這位爪哇籍華裔高舉著“為改造國企服務”的大旗,那自然是一呼百應;

而且透過前些年的改革,各地對於透過引進外資來改造國營企業已逐漸達成共識,這麼一個超級財主凌空而降,自然是讓各地大喜過望,甚至是寄予厚望,以為靠對方資本和機制的雙注入,將會是改造那些積弊處處的國企的一劑良方。

當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線,這位爪哇商人揮舞著鈔票大肆合資並股固然是國內自改革開放以來首個超大型的商業運作;

但是在某隻蝴蝶努力撲騰了三年之後,這麼大手筆的合資並股雖然引人側目,但卻還沒到令人視為救世主的程度……楊默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光是一手促進的合資專案規模,就已經超過35億美元了,而由大華公司、默默百投參股的國內企業數量,以及孵化規模,更是遠遠超過那位爪哇商人。

所以,尤亞坤忽然提及黃鴻年的名字……

………………

“老尤,你是說……組織上和部裡是在擔心大華公司實行集團化改組後,旗下的子公司也會有樣學樣,到處去併購優質資產?”

楊默沉吟了一會兒,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中策那邊可不是跑過來做慈善的,雖然中間的確有一些“搭贈”式的併購,但主要收購的全都是些極具潛力,甚至是效益良好的地方骨幹國企……只不過中策的合資並股/收購重心一直是在橡膠和啤酒這兩大產業罷了。

而且他很清楚,雖然各地對這位大財主一副恨不得倒履相迎的態度,但組織上對這種事情是有所警惕的……事實上,隨著熊貓汽車的騙局被確定,組織上對於任何大肆揮舞著鈔票的外資,都有了心理陰影。

雖然說大華公司是央企,但很不湊巧的是,大華公司還有個非常醒目的民間商業合作機構……中日經促會。

而一旦大華公司實行集團化改制,將各個業務部門剝離成為子公司後,那麼一些事情便會變得不可捉摸起來。

一個眾所周的小知識是,集團模式下,哪怕是央企,到了四級單位這一級別,便可以不再是國資控股了,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佔比就成。

偏偏而大華公司本身就是個二級單位,甚至如果三桶油現在就完成了重組的話,它就會被劃撥為三級單位的序列裡去。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子公司打算從事資本併購業務,只需要下面再成立一個孫公司,便可以藉助中日經促會這座橋樑,灑出無數的銀彈,將視線所及之處所有看得上的目標全部納入囊中。

別以為這是yy,中策公司的股份架構中,某位爪哇商人的個人佔股只有30.5%,其餘的大股東要麼是某位姓李的香江首富,要麼就是摩根士丹利等國際大型證券商,甚至在股權穿刺後,還能看到島國伊藤忠財團的身影,這裡面貓貓道道,以及可以調動的銀彈規模,有點腦子的人都察覺得出來。

一句話,作為當下國內獨樹一幟的標杆式央企單位,有些事情別人可以做,但大華公司卻不能做,甚至連邊都不能沾……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太大,組織上不想冒這個風險。

尤亞坤笑了笑:“這是一方面的考慮,畢竟根據我老領導那邊得到的訊息,組織上對於你下一步的任用,依舊在激烈討論中,未來你究竟是會被調入到行政系統,還是依舊會留在國企系統裡,尚未有個定數……一旦我們這邊這邊吵贏了,那麼一個依舊在可掌控範圍內的大華公司,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楊默聽懂了他的意思,頓時一驚:“什麼!我前段時間都這樣了,你們行政系統還敢要我!?”

隨著趙老去青海赴任,王一諾的級別又不夠,因此楊默一下子斷掉了很多帝都那邊的資訊來源,而尤亞坤是大秘出身,因此他的那位老領導透露出來的訊息,自然擁有很高的可信度。

尤亞坤錶情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老楊,什麼叫還敢要你?”

“雖然你前段時間對韋家的手段的確夠狠,但這種毫不拖泥帶水,出手便是致命的作風卻同樣獲得了許多的認可……當下國內正值大刀闊斧的變革之際,不缺八面玲瓏的圓滑老到之輩,卻是最缺擁有雷霆手段,但又能將局面控制住的果決人物。”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一直跟以前似的悄默默苟著,哪怕你在經濟建設領域方面的成績再突出,我們行政系統這邊也未必會那麼稀罕你……但是現在,情況卻又不一樣了。”

見到楊默一副彷彿吃了屎的表情,尤亞坤心裡湧起一股莫名的爽快:“迴歸正題,你們大華公司集團改制一直沒被透過的第二個考慮就是……”

“你們部裡面不希望那些子公司分散大華公司太多的資金使用額度,以及人員精力。”

“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吧?”

楊默捏了捏眉心,緩緩點了點頭。

三桶油的重組是個漫長而充滿博弈的過程,隨著南巡講話的結束,國內一步步開始深化市場改革,這個過程也被提速。

勝利油田作為國內第二大油田,在這個過程中的份量自然不言而喻,所以你說他們沒有什麼雄心勃勃的想法,那是扯淡的……即便是後世的結果證明東營指揮部那邊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而這次幫扶中原油田進行產業轉型的工作,即便是僅僅完成了初始階段,但卻也讓很多人看到了一種契機和可能,一種可以有效“團結兄弟單位”,增加自己聲量和話語權的可能……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國內的陸地油田便陸陸續續地面臨著儲量下降、開採量下降,效益下降等問題,面對著各家單位動則數萬甚至是數十萬的職工,很多事情根本不以自己的喜好做轉移。

而在這個過程中,大華公司充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或者說是轉化平臺。

很多事情沒有大華公司託底,東營指揮部那邊根本沒有辦法推動下去……就算強行推動,沒有足夠的下游承接力和末梢消化能力,那最後也只能落得一個雞飛蛋打的結局。

所以,一個完整的大華公司,一個可以整合拳頭的大華公司,對於東營指揮部很重要,對於總公司和部裡面的一些人很重要……不管是資金還是人,他們都不希望拆分。

尤亞坤笑眯眯地看著直捏眉心的楊默,心中大塊。

央企,尤其是石油系統的央企雖然富得流油,自身的戰略權重和資源調動能力更是高的令人羨慕,但這種重權系統,裡面的各種算計和博弈可一點也不比行政系統來的少……之前是因為沒有涉及到主業,外加有職工分流工作當護體金光,外加大華公司的規模和級別還不算高,楊默這才能夠相對比較輕鬆地混了兩年時間。

但現在各方面的情況都不一樣了,楊默更是要不了多久就要升到廳級,很多事情想要躲,卻也根本躲不過了。

想要透過拆分子公司的形式躲避一些麻煩和因果?

哪有這麼容易!

不過他倒是很識趣地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開楊默的玩笑,卻是臉色一整:“第三個考慮,卻是真的與你前段時間對韋家下死手有關了。”

楊默一愣:“怎麼說?”

尤亞坤笑了笑:“話題又得重新繞到那位黃先生身上來了……你對這位黃先生的生平有了解麼?”

楊默搖了搖頭:“這個卻是沒有去主動了解過,我只知道他是金光集團的二太子,不過後來卻並沒有涉足金光集團傳統的椰幹、食用油等強勢產業,反而是搞起了投資……除此之外,我就不甚瞭解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