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間混幾年

第13章 求你做個人吧!

其實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石油鑽井真正具有技術含量的是前期包括地質勘探和分析在內的統籌設計工作。

等到開始進行鑽井作業之後,除非是遇到之前未曾預料到的複雜地質情況,又或者是罕見的複合型事故;否一般情況下,諸如卡鑽這等事故,尤其是淺層卡鑽,雖然看上去影響頗大,而且也是耗時漫長,但僅從技術角度來說,真的不是什麼令人無助的難題。

用後世的說法,七八十年代處理尋常鑽井事故的種種手段,其實就跟四則運算的應用題一樣,雖然看起來眼花繚亂,但從基層邏輯框架而言,跟高深兩個字沒有太大的關聯。

就拿卡鑽來說。

由於千禧年前石油單位都是隻瞄準地質情況較為理想的大中型、淺中層石油層去鑽井開採,因此在華北平原,造成卡鑽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1、井壁坍塌造成的卡鑽;

2、沉砂型卡鑽——即泥漿粘稠度不夠造成的卡鑽;

3、人為事故造成的卡鑽——其中以掉落物品導致鑽頭卡死和墩鑽的比例最高。

而作為一個重生者,楊默上一輩子可是幫別的科室寫過成千上萬份材料的冤大頭,在這些彙報材料裡面,自然少不了各種生產事故的原因總結和最終解決方案,

因此,久病成醫下,他竟然也對處理這些事故的手法略知了一二,後來更是浪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自學,妄圖考進工程大隊去改變命運。

只不過……

對於沒有關係背景的人來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依舊骨幹。

正是那次內考失敗,才讓楊默徹底動了辭職的心思,從此開啟了令人精疲力盡的闖蕩生涯……當然,這是後話了。

………………

技術室裡,楊默正大喇喇地坐在椅子上,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一邊在不斷髮號施令。

楊默:“把1號井之前用的器械和鑽桿型號報給我!”

小王:“8寸半鑽頭1個,7寸鑽鋌3柱,6x2寸鑽鋌2柱……剩餘的,就是5寸鑽桿了。”

楊默點了點頭:“都是根據施工圖紙來的,沒有任何違規操作……指重表讀數多少?”

孫健:“正負60噸。”

楊默:“恩,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正負80噸……泥漿泵壓力錶讀數?”

孫健:“15兆帕!”

楊默:“恩,正常情況下應該是12兆帕……1849米的井深,15兆帕的壓力,再配上正負60噸的指重表讀數……我所料的沒錯,那應該是井壁坍塌所了……這是沉砂型卡鑽中最常見的一種,也就是你們說的井漏。”

聽到井漏兩個字,孫健微微鬆了一口氣,但一顆心又懸了起來——井漏雖然不太要人命,但它動不動就是耽誤十天半個月的,嚴重耽誤鑽井進度啊!

想起公司為了這次大會戰所承諾的那豐厚無比的年終獎勵,孫健舔著著個臉遞了一枝煙過去:“楊師傅,你看……工程大隊那邊到現在還沒給個準信,我們這邊現在該怎麼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