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試探,但出現在一個十七八歲的後生仔身上,還是讓市裡下來的兩個秘書感覺到有點兒驚訝。
但沉浮官場之中,也見怪不怪,然後不露聲色地互相一個眼神,對張大安道:“如果要做,那我們希望可以用設施援助的形式,來交換馬洲和江皋在界河分校的股份。”
是個多方協作,而所謂的“界河分校”,指的就是新東圩港中學分校,因為江皋和馬洲的分界線就是一條叫“界河”的小河,故而用來指代。
如果用“西來分校”指代,就有點兒偏向馬洲,出於稱呼上的公平考量,所以此時內部約定就是“界河分校”。
“兩邊都拿出來一百畝地,實際能使用到的,目前只有馬洲這邊的五六千平米。這個月開始著手改造,還能新增兩個操場,一個體育館,馬洲方面不一定會甘心。”
“可以上新專案,反正都是拉投資,‘張安教育’有沒有新專案?”
“有是有,但我的計劃是在今年三季度在本地展開,放在馬洲和江皋,都有點不合適。”
“是張科長之前提到的職業技能培訓嗎?”
“對,我其實正在著手翻譯日系車和德系車的維修工具手冊,然後拆解出汽修授課教材,再從東北和滬州挖人開班。”
“……”
“……”
“……”
張大安一句話把兩個秘書都幹蒙了:不是,後生,意思是你還懂維修工具專用外語?真的假的?
但這事兒沒人問,還沒到問的時候。
只討論專案前景的話,確實有搞頭。
沙洲市和尚湖市,以前就嘗試合作搞日系車的專業維修培訓,然後成立連鎖維修站,但因為有個副市長喜歡上了踩縫紉機,此事作罷。
“蕭規曹隨”能成為經典,那是因為這樣的案例太少。
天天唸叨的“政策延續性”,說白了就是“蕭規曹隨”的老生常談。
非常難做的。
哪個人精不想證明自己是更強更牛逼的?
所以現在正經在汽修上做起來的,其實是臨安市,人家畢竟也是個省城,跑滬州整點兒薯條不成問題。
儘管日系大本營實際上是嶺東省,可各路大佬想要做成專業連鎖,一直都做不成,原因很簡單,一個市一個區一個縣,都會有“地頭蛇”,也都是大佬,誰都不撈過界。
最後就形成了你家輪胎多一點兒,我家輪轂堆成山,總之沒有絕對的霸主。
不過遍地汽修店修豐田嘉美已經是常態,就跟到處都能修捷達、普桑類似。
張大安現在提出來的新專案,就等於說另起爐灶,可以給政府相關單位輸出人才,前提是政府依然沒放棄這塊汽車服務業的投入。
私人小作坊是做不大的,政府可以支援,但不會扶持。
能搞得如火如荼,那就不一樣了,這叫形成了產業,這就不僅要支援,還要扶持。
當然了,前提是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信心,相信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普桑、嘉美,反映在新聞聯播上的一句話,那就是“我國家庭汽車保有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